快进键|公园城市特质初显 成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内绿色经济带加快建设
近期,成都市出台《关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落实。根据《实施方案》,示范区将形成“一源双核四带”的生产力布局。其中,绿色经济带将发挥天府绿道、鹿溪河、白鹤滩湿地等重大生态功能作用,开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引领生态价值转化示范,依托天府农博园等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公园城市“三生”融合可持续发展样板。
今日,从市发改委获悉,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特质初显。去年新建城区级绿道10.5公里、社区级绿道20.8公里、驿站32座,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绿道总里程227公里。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公园城市特质初显 累计建成绿道总里程227公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始终牢记“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大嘱托,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公园城市形态和促进生态价值转化为重点,以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组织经济活动,坚守70%蓝绿生态空间占比底线,聚焦生态价值的多元转换,持续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当前,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特质初显。
按照“一谷两脊三廊四河”的绿道结构,大力推进锦江绿道、龙泉山森林绿道、麓湖绿道以及6条“上班的路”和6条“回家的路”等天府绿道建设工作,进一步丰富多级绿道体系,同时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天府森林绿道、跳蹬河绿道、和光屿湖绿道等项目建设中。2019年新建城区级绿道10.5公里、社区级绿道20.8公里、驿站32座,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绿道总里程227公里。
天府绿道
鹿溪河生态区秉承“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体要求,最大限度依托自然丘陵地势,保持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系统,突出生态绿隔区的原生态乡土地域景观特色,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地势地貌,通过集水沟、蓄水池和雨水花园等设施,对地表雨水径流进行充分的收集和下渗,打造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人工湿地海绵系统。鹿溪河天府童村坐落于川西林盘保护区内的自然村落,由鹿溪河孕育而生,背靠龙泉山脉,是蜀地乡村最具有生态价值的村落之一,处于天府新区规划的“一心一带两环”中锦绣东山乡村示范线上的重要节点。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探索“租赁+租赁用房”的方式,将农村生态本底、生活建筑美学、研学教育产业进行完美融合,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引领乡村振兴。
天府童村 新津县
探索“超级绿叶”的公园城市表达打造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示范区域350公顷
新津以中国天府农博园、梨花溪文化旅游区为载体,着力营造最适合企业加速的产业生态、塑造最适合场景创新的城市底座、呈现最彰显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
探索“超级绿叶”的公园城市表达。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在新津全域塑造山水生态公园场景,打造湿地、公园群落,目前,已建成100余亩的百溪堰湿地、500余亩的羊马河湿地、800余亩的红石涵养湿地、8800余亩的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杨柳河绿道、农博绿道、白鹤滩绿道等津津绿道网络体系70余公里。以绿道为脉,串联城郊乡村、农村社区,打造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示范区域350公顷。白鹤滩湿地公园打造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在天府农博园,按照“农博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建设天府农博岛,启动农博主场馆“天府农立方”建设,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互动”、文创文博文旅“三文叠加”、创新创业创投“三创耦合”,构建“室内展馆+室外展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体系,以前展后街的方式打造“农业太古里”。2020年1-3月,天府农博园项目完成投资3.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5%。截至目前,已完成农博创新中心、二绕出入口绿化、羊马河生态河堤等项目建设,正进行农博主展馆、兴义城镇B安置房、波尔B安置房等项目施工。天府农博园主展馆概念图此外,大力推进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景观化,完成斑竹林景区景观升级打造、羊马河、西河生态河道治理等项目14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0000亩。成功吸引蓝城农旅融合、创业黑马加速器、陶然柑橘中国芯博览园、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项目落户,与创业黑马联合举办全国首个乡村振兴产业实验室,着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引进台湾翔生有机农场、TINA庄园、陶然柑桔中国芯博览园等具有田间博览示范功能的项目,丰富博览形式,实现“田间地头办农博”。目前,正打造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市州、服务全川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大平台,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来源:成都日报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