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成都第二次对产业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产业功能区总数保持66个不变,全市产业生态圈数量由17个调整为14个,增强同一产业生态圈下各功能区的耦合效应,科学推动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发展。
▲位于兴隆湖畔的天府新区独角兽岛目前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
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是克服“大城市病”丛生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的治本之策。自2017年7月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作出了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的战略决策以来,市委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持续深化认识、积极探索规律、建立制度规范。
统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挖掘新产业增长点,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再优化、再提升。日前,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集结”,成都围绕14个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通全市域、同城化、跨行政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提升区域产业配套率,增强产业发展韧性。产业功能区也正在加快建设成为特色产业优势区、高品质城市生活社区、先进要素集聚区、体制改革先行区,成效日益显现。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成都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
近期进展如何?
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
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成都高新综保区电子信息等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部分龙头企业产能继续释放,带动进出口外贸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电子信息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00亿元,同比增长14.07%,位居全国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
今年,如何在扎实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
聚焦创新提能,成都将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科创空间;以功能区核心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阵地培育创新生态,坚持对外招引和本地培育并重,主动塑造价值链高端品牌,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根据计划,成都今年将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根据主导产业定位,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
将抓好头部企业和本地配套,依托戴尔、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聚点成链,吸引和加强材料、设备、应用等配套企业入驻,强化产业链加速形成,并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屏、新经济等环节和领域聚链成片,抢占价值链高端,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将以产业新型基础设施为支撑——
以应用场景为带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做好产业资本、人力资本协同等要素保障。
抢抓“新基建”机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同样加快布局,将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推进高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高质量谋划一批重大轨道交通项目。
相关链接>>>
一图了解 |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的成都组合拳
合力共建成德眉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
今年2月,成都联合德阳、眉山、资阳通过网络在线形式,共同发布《成德眉资同城化城市机会清单(一)》。本次《机会清单》聚焦“稳增长促发展”,联动成德眉资四城发布了涉及功能区建设、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领域的需求信息526条,成都的清单主要聚焦产业功能区发展,从产业培育、运营管理、配套建设三大领域释放政府需求166项。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强区域内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衔接配套,合力共建成德眉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成都将推动成德眉资四市围绕构建重点产业生态圈加强协同错位耦合,充分发挥功能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降低配套成本,切实增强成都都市圈产业极核支撑。
在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中,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将立足我市在航空发动机、民机大部件等领域比较优势,整合四市资源,强化融合发展,构建以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N个支线和通航机场为补充,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2+N”航空运输保障体系,服务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航空航天产业需求。
去年,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电商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居中西部第一。下一步,瞄准区域协同发展,将鼓励商贸总部企业、连锁经营企业拓展市场,推进“总部+生产基地”一体化,打造“口岸+平台+物流”供应链,构建四城商贸流通协同体系;发挥成都国际口岸、通道和枢纽优势,提升区域开放水平,共享国际消费中心、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合作平合,共同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
成都当前要全面启动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和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社区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政策专业化水平,构建专业化管理服务体系。以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动静结合、独立成市理念统筹生产圈和生活圈,将产业社区打造成为产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京东方(成都)信息医学产业园、国药生物医药冷链物流基地与供应链服务平台项目、凤凰家园三期锦江河畔……近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生态圈19个项目集中开工,这其中既有创新链、供应链项目,也有产业社区项目,一个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产业功能区和宜业宜居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在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和华西大健康产业功能区等主要承载区域的推动下,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产业总规模达到约4300亿元,并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助推成都成为西部首个医疗产品“空铁联运”通关城市。
围绕“建链、强链、补链”,下一步,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将增强诊断检测设备、疫苗、应急物资研制、紧急医学救援等能力,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与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健康+信息技术、先进医学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发展理念,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超前布局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新建人才公寓45.6万平方米、医院和学校等公服设施36个。深化产业生态圈理念,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将聚焦高端数控机床、智能物流及仓储装备等未来市场,再优化产业布局,开展产业链攻坚,加强强链补链固链,打造面向生活需要、城市管理、社会运行、产业需求的多业态应用场景。
结合形势变化精准供应关键要素资源
近日,金堂县淮州新城通航产业片区通航运营基地项目建设现场热闹非凡,运渣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数十辆工程机械喇叭齐鸣,金堂县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高品质科创空间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包括通航西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玉溪谷湿地公园、淮州新城片区新居工程在内的16个项目,总投资128亿元。
▲通航西区高品质科创空间效果图
成都产业生态圈建设还将以功能区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强化产业功能区资本要素供给,结合形势变化精准供应关键要素资源。
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目前已入驻金融服务企业2700余家,金融配套服务机构2200余家。增强金融业资源集成能力,今年,将加大外资金融机构招引力度,搭建外资金融机构精准招商平台,着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总部;建强金融人才队伍,落实引进人才优惠政策。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产业功能区发展活力。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采取“功能区管委会+街道+运营公司”模式统筹管理,明确了8.6平方公里管理核心起步区,着力提升功能区显示度、识别度,动态跟踪头部企业和特色产业链信息,产业规模已进入全国第二梯队前列。
下一步,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将遵照专业化要求持续深化功能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推进机制、管理机构、人力配置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功能区创新专业化运营、实施专业化管理、建强专业化团队、加强专业化协作。
新闻多看点>>>
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
本月内成立产业联盟
八月前战略规划亮相
核心目标
要扩大“朋友圈”,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多维网络体系
基本路径
要细分产业领域,高质量规划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功能区,形成“专而精”的竞争优势
相关链接>>>
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
绘就疫后发展路线图
整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成都会展产业今年年度目标
■力争全市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20个
■展会总面积超过1280万平方米
■会展业总收入1450亿元
■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项目达到13个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标准国际会议达到15个
■本土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会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
■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总数达到12家
■形成一批年收入超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梯队
相关链接>>>
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新动态
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
错位分工协同
7个产业功能区各有主导
按照市委的规划,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将突出加工冷链、电商物流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加工型领军企业,扶持壮大方便食品企业。新布局一批同城化农业功能区,将科研、加工、贸易等总部放在成都,将粮食、生猪等基地延伸出去,共同构建主导产业明确、错位分工协同的产业体系。
■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永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为定位,着力构建服务全川的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
■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以现代都市农业硅谷为目标,以“农创、农旅、农养”融合发展路径,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将以建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打造国际田园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以聚源康养产业引领核心区为一体,天马天府农耕文明展示区、石羊川西林盘文旅融合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两轴三区”空间规划结构;
■天府现代种业园聚焦种业细分区域,立足邛崃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国家种业革新突破的使命担当,选择现代种业、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力争2022年建成“西南种业中心”;
■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将围绕创新发展,在粮油种植基地、粮油食品加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业科创空间建设等领域创新赋能,振兴川米,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区;
■金堂食用菌产业园是成都东进区域唯一和全省丘区唯一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力争到2035年实现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建成一个服务成渝、走向全国的食用菌科创发展基地,一座激活本土文化、点亮东部新区的田园旅游胜地,一座山水城园交融、产城乡融合发展、汇集15万新市民的“中国菌乡、竹篙新城”;
■蒲江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蒲江丑柑、猕猴桃两大主导产业的标准化种植、仓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重点,将建设以“有机绿谷,世界果园”为总体定位的“川果”主导产业功能区。
相关链接>>>
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推介会昨日举行,向全球发布都市现代农业“机会清单”
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
着力引聚“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已形成“一校一总部三基地”错位协同发展格局,建成涵盖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领域的全产业链。
■成都目前有轨道交通企业279家,形成以中车成都、新筑股份等企业为龙头,康尼、海康威视等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链条最齐备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第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
相关链接>>>
成都发布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蓝皮书
(来源:成都发展改革)
News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