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成都:力担首位城市重责 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016-02-23 16:57:59
点击上方
“蓝色字”
可关注我们!

 

 



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引擎”的一核,在全省经济发展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2月17日至18日,省委书记王东明专程前往位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调研;并于19日在成都主持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座谈会,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成都平原经济区全面创新改革和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有关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着力重点。


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在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如何发挥好首位城市的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成都给出了回答:将围绕着王东明书记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的部署和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为我省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创新发展


1

吸引人才 重大战略项目最高资助1亿元

100000000元。大年初八,周一,刚刚结束春节长假,返回工作岗位的上班族,被这个“大红包”给震惊了,微博本地话题榜和微信朋友圈上,这个消息都霸占了“头条”位置。创业圈里,则是一片惊喜。节后,成都市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作为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提出,对国际顶尖人才中获诺贝尔奖等世界知名奖项来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对顶尖团队中属于国家(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2016年的“大福利”,绝不仅止于此。


2

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

今年成都将推动实施“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除了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在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方面,将研究制定支持成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依然是重点工作,全年力争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100场以上。”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年还力争新增各类创新创业载体50家,新增载体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



3

知识产权战略 组建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各自重点积极探索实践,走出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今年将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支撑创新改革试验。摆在第一位的是知识产权战略,不仅会加快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建设,还将组建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制定实施成都市举报假冒行为奖励办法。人才发展战略方面,“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是其具体举措之一,此外还要实施金融支撑战略,推动设立成都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中韩创新创业园
互补性合作 将创造较大的附加值

去年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韩国期间,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达成共识,在中国成都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中韩创新创业园落户成都,将进一步推动成都经济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在万亿级基础上的更大发展。


据了解,中韩创新创业园依托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资阳市,形成“一园两基地”的空间布局。其实,四川、成都与韩国方面的合作由来以久,相关数据显示,韩国是四川省第六大贸易伙伴,截至去年8月,共有243家韩国企业在川投资。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中有11家韩国企业。


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与韩国各地方层面的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加强。去年四川共接待韩国游客超过11万人次,四川赴韩国游客15万人次;韩亚航空、国航、川航等开通了成都至首尔的客运航线,每周超过10班,航班密度居中国西部之首。


去年11月10日,成都与韩国大邱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大邱市副市长金延昶认为,大邱与成都的友好交流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机遇,大邱已与成都在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方面交换了意见,“有两个初步的想法,一是做面向青年人的创业项目孵化,二是对孵化成果进行转化的工业项目。”


韩国驻华大使馆政务公使朴俊勇也表示,成都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创新创业方面发展的潜力很大,目前中韩两国已设计了有关计划,相信创新创业园的合作会加快,期待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互补性合作,创造出较大的附加值。


据了解,成都将继续抓好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中法农业科技园等重点合作平台建设,用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科博会重大投资促进平台,保持开放合作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
改革试验


三个方面着手
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为切实履行成都作为全省改革试验核心城市作用,今年我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具体而言,首先我市将着力在打通“两个通道”方面实现突破。据了解,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方面,今年我市将积极推动实施“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探索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深化在蓉高校‘三权’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而在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方面,今年我市将推进实施“研究制订支持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搭建军工成果交易和军用技术转民用项目发布平台”、“研究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等重点改革任务。


同时,我市还将通过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推动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成都科学城突破发展、多点竞相发展等,着力推动载体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发展战略、金融支撑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四大战略”支撑创新改革试验。


(来源于:成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