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 武侯区打造中西部创新创业核心区
2016-04-11 17:00:06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去年以来,武侯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积极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的创新创业工作模式,围绕“两核共振(磨子桥和西部智谷)、四区联动(街区、园区、校区、社区)、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和典型示范、梯次推进的原则,带动、引领全区“双创”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截至目前,该区已设立专项基金1亿元;首批返租的2万平方米载体已投入使用;6家新型孵化机构、120个创业公司(项目)、700余名创业者已入驻首批返租载体……

  据了解,今年,该区将引进10家孵化机构,孵化小微企业500家,在全国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5家;成立创投基金3只,规模不小于3亿元。

  武侯区正向着中西部领先的创新创业全要素聚集核心区迈进。

A.规划引领+要素聚集

  创新创业剑指西部领先

  4月9日,一场以“给梦想一个机会”为主题的“创业天府·菁蓉汇”社会创新专场活动在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隆重举行。6个创新创业项目现场路演,博得众多投资人的青睐。

  当今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给梦想一个机会”,通过“双创”使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识。

  武侯区委六届十八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创新创业高地”的全新目标,将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将武侯打造成“蓉漂”创新创业首选地和中西部领先的创新创业全要素聚集核心区。

  通过充分调研谋划,该区确定了“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即发挥磨子桥和西部智谷创新创业聚集发展的极核带动功能,促进创新创业街区、园区、校区、社区联动,积极打造遍布全区的创新创业各点位,凝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合力,使之转化为繁荣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推动创新创业,关键是要构建市场条件下,完善的、有利于项目孵化成长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制度。为此,该区确定了“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的双创工作模式,既立足于市场原则,又从空间布局、载体打造、项目指导、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支持,让创新创业者放心上马、放手大干。


B.两核+四区+多点

  全域创新构建双创新格局

  成都磨子桥,是成都的一个文化符号。从上世纪初的华西协合大学到四川大学,从明末清初的石磨拱桥到望江楼公园,一直以文化著称。改革开放后,这里又是创新创业的符号。以电脑、软件为代表的科技产业迅速崛起,创新创业者云集,使磨子桥成为西第部一、全国第三的IT产业代表。

  在武侯区西三环外,一个体量达500万平方米的新型创业园区——西部智谷,汇聚了近千个创新创业项目,并以其完善的功能配套和政策配套,为这些项目产业化成长提供强大的支持。

  武侯区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和西部智谷创业园区确立为两大创新创业核心集聚区。其中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打造以孵化、展示、交流和培训等为主的综合展示平台,西部智谷创业园区定位为承接孵化成功后产业化项目的加速器。通过极核引领,全面带动创新创业。

  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一栋7000平方米的独栋综合创新办公体——龙信大厦新近完成装修,成为街区重要的创新创业载体之一。走进大厦,你会发现各楼层功能分区科学合理,装修装饰简约温馨。在这里,创客们工作时间可以约合作伙伴在会客厅里泡上咖啡商谈业务,午休时可以到大厅听听音乐放松心情,空闲了还可以到健身房里锻炼身体……在西部智谷,富顿中心高端商务楼宇运营方将拿出10000平方米的载体空间,打造体验经济、电子信息等特色创新创业孵化园……

  截至目前,政府先期返租的首批2万平方米载体已投入使用,6家新型孵化机构、120个创业公司(项目)、700余名创业者已入驻首批返租载体。

  与此同时,该区与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磨子桥创新创业联盟”,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区以及周边高校建设创新社区和创业校区,实现街区、园区、校区、社区四区互动。

  武侯区各街道也积极发挥主动性,打造载体,发展项目,形成多点支撑的生动局面。跳伞塔街道打造科研文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超市,引入了鑫云解码、e蜂巢等科研、“互联网+”等领域项目;浆洗街街道正在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浆洗·蓉创荟”,为创业者提供证照代办、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方面服务;火车南站街道利用特色专业楼宇万科汇智中心打造“建筑设计类专业楼宇孵化基地”;双楠街道依托红星美凯龙东泰商城写字楼,计划通过引入专业孵化器,打造“双创孵化中心”。

C.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免费载体起航创客梦想

  创新创业时代给了每个人成就梦想的机会,但创业起步之初,创客们往往面临着缺场地、缺资金、缺人才、缺指导等问题。“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个好项目,也许因为一个“缺”字而失去机会。党委政府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创客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载体建设。武侯区采取“政府引导,撬动市场参与”的办法,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按照总体布局,该区规划了一批创新创业载体,采取政府返租等方式,装修并完善配套功能,免费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目前,政府返租的首批2万平方米载体已投入使用。

  在政府的引导下,辖区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在磨子桥,百脑汇、@世界广场、数码广场等纷纷为载体打造提供空间。武侯新城支持园区企业利用新建楼宇、空置楼宇或闲置厂房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新增“双创”载体5000平方米。其中优博广场提供2000平方米载体空间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创意孵化园,鞋业企业依托中国女鞋之都打造“鞋业电商孵化基地”“华康电商园”等鞋业产业专业孵化器(园),川大智胜打造行业上中下游产业聚集的众创空间……

  据初步统计,该区在建和拟建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共有13处,总面积达11.6万平方米。

  其次是孵化服务。该区通过政府采购,引进了国内知名的创新创业专业运营管理机构亿达控股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街区运营管理。同时出台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服务、孵化机构引进管理办法(试行)》,由运营机构负责引进孵化服务机构,各孵化服务机构负责评审入驻创业项目(企业),从而实现专业的工作由专业的团队来做。目前该区已牵手成以孵化器、赛伯乐、融创+等6家知名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管理、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创新创业者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据了解,到今年底,该区还将引入10家孵化机构,孵化500家小微企业,在全国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5家。

D.激励+服务+金融

  出台新政为创客护航

  在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一家叫“百艺美优”的网络公司正在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模特行业现状”。肖禹成、李帅、罗艺(Lewis)3个文化背景不同的年轻人因为相同的创业梦想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制作的“美优网”在春节后已上线,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利用“互联网+”对传统演艺行业的颠覆之举。3名创业者中,罗艺(Lewis)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小伙。问及为何开展创新创业,他们表示:“现在正是创新创业的时代春天。”

  近日,武侯区出台《促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试行)》,从人才聚集、载体建设、企业创新、金融服务、创业活动五大方面,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其中仅扶持激励政策就达27条,单项扶持最高可达250万元。

  该政策显示,为促进人才聚集,对“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和已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以及入选“成都人才计划”创新类的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武侯区新领办企业的,获得市级及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补助。

  区内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等利用闲置厂房、楼宇和存量土地等改(扩)建为创新创业载体,经市科技主管部门核定并获得市级相关补助的,区级给予20%最高100万元经费补助。对接受并完成区政府创新创业重大项目任务的,最高限可放大至250万元.

  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认证的企业和获得省、市级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市级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认证的项目均要进行奖励,同时优先支持创新创业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在区内开展市场推广。

  该区还深化政务服务改革,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企业注册可“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相关部门和街道还成立专门队伍,采取业务代办、网上申报等措施,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同时,武侯区还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成立了“武侯创业投资基金”,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项目争取“成长贷”“创业贷”以及天使基金投资,努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冲刺能力”的企业。目前,已入驻该区的网络空间、规途等8家企业已获得股权投资3987万元,泼客文化(A轮)、蜜城等3家企业拟融资2400万元,励志环保和四川福方拟挂牌“新三板”。

  “我们不仅建立了畅通式创新创业载体,而且引入了基金、风投、中介、法律、管理、指导等各类机构,最大限度地满足创客的个性化需求。”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创新创业持续升温,创客热情高涨,政府将全面做好服务工作。

  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武侯区将吸引各类创业人才2万人,培育引进创业投资基金40只,资金总规模40亿元,孵化新型小微企业1万家,努力建设创业人才聚集、创业载体完备、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成效显著、中西部领先的创新创业全要素聚集核心区。

(来源于:成都日报)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电话:
秘书长办公室:028-86653220
会员服务部:028-61326206
宣传服务部:028-61326206
招商顾问部:028-61324477
研究服务部:028-61324477
综合服务部:028-8661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