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从供需两端着手培育新消费
2016-08-25 17:01:05
零售业转型升级是培育新消费的重点,企业需坚持“匠心”精神,政府应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相关制度性收费,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营造更大空间。


今年上半年,在投资增速回落、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73.4%,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由新业态、新产品构成的新消费持续快速扩张,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头马的重要因素。在国内消费呈现零售业消费与服务业消费“双增长”态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当下,有效需求不足仍是消费领域的主要矛盾,应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在激活需求的同时,也创新供给。

新消费快速扩张

去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旨在部署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并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加新供给,满足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


今年上半年,消费升级势能持续释放,亮点颇多:

服务消费持续旺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通用航空等个性化、体验化旅游持续升温。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2.4亿人次,同比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受宽带提速降费等政策带动,信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前5个月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24.7%。由新业态、新产品构成的新消费正持续快速扩张。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流通所副主任、研究员陈丽芬在表示

新消费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的增长与消费品质的提升,培育新消费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当前国内消费呈现出零售业消费与服务业消费“双增长”态势,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

陈丽芬指出,零售业转型升级是培育新消费的重点,企业需要坚持“匠心”精神,满足消费需求。同时需加强业态创新,发展智慧商业。“政府未来需要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相关制度性收费,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营造更大的空间。”陈丽芬说。


消费领域如何从供给侧发力

在我国消费领域中,消费者并不缺乏消费热情,而是供给跟不上。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消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创新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前消费领域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去解决,在激活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创新供给。依据需求发出的价格信号,让企业去配置资源。消费是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领和推动供给,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要求。“供给侧与需求侧密切相关。”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关利欣认为,在内贸流通领域,未来供给侧改革会着重于流通升级和消费升级。


在流通升级方面,要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在流通行业推动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建设;


在消费升级方面,扩大服务业的供给,提升新消费,形成新动力,推进消费升级。


“通过推进内贸流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能实现‘供’和‘需’更有效匹配,能让新消费带动产业升级,从而让经济结构向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关利欣表示。

来源:成都市商务委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联系方式:

秘书长办公室:028-86653220

会员服务部&宣传服务部:

028-61326206

招商顾问部&研究服务部:

028-61324477

综合服务部:028-86616330


【法律声明】

1、凡本平台注明原创的所有作品,均为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合法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进行复制和转载。如本平台转载的作品涉及著作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2、本平台文章载明的资料及数据系促进会精心筛选,力求精准、客观。但碍于水平及信息的局限,因此仅供读者参考,我会不因此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