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产业|青羊区:坚持“双擎驱动” 突出金融、文博、商务三大主导产业
2019-10-11 18:39:40
“今年我们三大产业功能区有近4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71.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71.14亿元。”走进位于我市中心城区的青羊区,该区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双擎驱动”,大力发展金融、文博、商务三大主导产业,不断推动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成都中心金融商务功能区和总部经济功能区三大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青羊区将紧扣构建生态圈强功能,紧扣高质量发展强价值,紧扣高效率运行强体制机制,紧扣重大项目建设强能级,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

少城国际文创硅谷
聚焦“2+2”产业体系
打造国际文博创意创新谷

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是成都市唯一居于“天府锦城”之心的文创产业功能区,具有“一区多园、产城一体、双核共振、多业融合”的特点。

“功能区着力构建以文博艺术、影视娱乐为主导,音乐演艺、文博旅游为配套的‘2+2’产业体系,围绕产业和企业需求加快高端资源规模集聚、有效链接、协同整合。”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功能区努力探索文创产业功能区建设的青羊路径,新引进重点项目56个,总投资131亿元;集聚文创企业581家,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增加至20000余人;年吸引游客数量约3000万人次,外籍游客数量约200万人次。

产业载体方面,积极腾退、改造“长顺上街125号”“斌升街28号”“奎星楼街1号”等区级行政办公楼宇,注入文创产业;立足功能区辐射青羊全域,鼓励引导社会主体自主改造载体资源,继续推动棉麻大厦、富力天汇广场、新城市广场等传统综合商业楼宇转型升级,新增文创载体面积1.1万平方米、文创空间30个。配套设施方面,全力推进峨影四川电影博物馆、文殊坊演艺剧场等项目建设,补足生产设施载体短板;将东胜街、斌升街、民生里-通惠门等街区有机更新项目与产业场景营造相结合,形成人城产、文商旅高度融合的特色街区;以人为本,运用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创社区空间,加快支矶石街16号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综合体建设。

当前,功能区正加紧完善宽窄巷子二期、祠堂街、文殊坊文创区策划规划一体化方案;宽窄巷子二期、宽窄匠造所、寻香道等多个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春节前完成寻香道十二景,二十里梅花长廊和光彩工程呈现;加快文殊坊文创区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文殊坊文创社区;加快实施祠堂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春节前完成示范点位施工;将文创IP融入社区绿道建设,链接小游园·微绿地,勾画动静相宜的城市生活场景。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将以天府文化IP活化、内容创意制作、多维度场景体验为核心竞争力,让“少城”不再局限于物理区域,而成为“成都文创”的代名词,为“成都特色、世界唯一”代言,努力塑造“国际文博创意创新谷、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市井文化特色活力城”。

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总部经济高地

总投资38亿元的青羊总部经济基地一二期项目进展顺利,一期16万平方米预计明年2月份交付使用;二期35万平方米部分主体已修至9层,年底部分楼宇主体封顶;备受关注的四川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也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底主体完工……

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是今年以来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发展持续推进的小小缩影。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该功能区主动作为,围绕“两图一表”,精准确定三大功能区产业发展方向,严把产业细分领域、企业项目招引准入,促进产业链耦合和生态圈形成。在航空科技方向,引进中电集团智慧环境项目、文思海辉等重点企业22家;在创意设计方向,引进基准方中、豫水设计集团四川分公司等重点企业11家;在生命健康方向,引进鹭燕集团、瑞康医药西南总部等重点企业6家。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忙着跟各自负责的企业联系,倾听企业需求,协助联系各相关部门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环境也是生产力,服务产生竞争力。”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海波告诉记者,园区建立了区领导、部门、街道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办事优先卡制度,重点企业、重点楼宇政府事务服务专员制度和“一人一企”跟踪服务机制等,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据介绍,围绕完善产业创新链、人才链供需匹配,功能区与电子科大、华工科技等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推动成飞·青羊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挂牌运营,华工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区域中心建成投用,中国商飞上飞院(成都)机头设计中心落户。目前,功能区共集聚高新技术企业4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160项以上。

高水平构建营商环境。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契机,在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等政策的基础上,青羊针对功能区总部企业在总部经济、军民融合、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精准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构建了成果转化、供需对接、专家智库等十大服务体系。尤其在人才服务领域,建立功能区新型人才工作站,搭建企业人才互通平台,并加快推进9.1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

高效率推进载体建设。着眼长远,强化产业用地调整、供给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调规500亩住宅用地为产业用地,预计增加产业载体102 万平方米。2018年实现产业用地上市272亩,居五城区第一。

园区还建立了智慧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从企业资质办理、设备服务,到环境服务、会议服务、会计服务、推广服务等企业需求的八个不同方面,让入驻企业可以做到拎包入住。管委会主任夏琳表示,功能区正致力打造中国科技服务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最具示范效应的专业型、成长型总部基地,实现园区整体运营管理体系智慧化。

不仅如此,青羊还从区级层面,在该片区规划了1.2万平方米的新政务中心,预计2020年投用,切实提升服务效能,弥补新城片区政务服务的“短板”。

成都中心金融商务功能区
突出文化金融特色
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在青羊区鼓楼南街,成都中心金融商务功能区的重点项目,丰德成达中心已基本完成主体和外立面施工,正加紧进行内装工程和项目招商。

“该项目预计今年12月前建成投用,将提供超18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空间。”成都中心金融商务功能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功能区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10.67亿元,在第六届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金融分论坛上签约项目7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达115亿元,引进花生好车、中国数码投资、久远科技等5个重大项目,与香港金控、南方希望实业等20余家优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位于西华门街19号的成都中心金融商务功能区管委会办公室内一片忙碌,工作人员正对照“两图一表”加紧进行项目梳理,围绕主导产业进行项目招引、培育排兵布阵。

当前,围绕“国际金融高地·高端商务门户·天府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成都中心金融商务功能区“1+3+3”产业发展体系不断延伸,形成了以文化金融为特色,重点发展银行保险、资本市场、高端商务,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专业服务的特色产业体系。

“今年我们要抓牢抓实‘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周泽峰表示,功能区正加大对“六类500强”企业的精准走访和招引力度,全年力争引进重点产业化和有影响力项目30个;加快新经济企业培育,助力文轩宝湾供应链、天府惠融、哈工大新金融等16家新经济准独角兽和种子企业快速发展;积极开展企业上市挂牌培训,推动海诺尔、菊乐食品等企业加快上市;加强校院企地深度合作,推动设立文化金融路演中心,力争引进中财影视版权交易中心、阳光保险信联网平台等功能性项目;深化校院企地合作,与西南财经大学签署产业功能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建设。

采访中,记者专门走访了新落户功能区,着力新兴金融和区块链研究的九宽科技。该公司作为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的重点项目,由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段江发起,主要开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项目引进和孵化。

“公司主要专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段江说,功能区文化底蕴厚重,金融机构集聚,政务服务优质,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够有效助力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

据介绍,当前,青羊区正以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为引领,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金融“全国单打冠军”。目前,该区专门成立了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推进工作,出台多项促进文化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推动文化领域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培育集聚文化金融专营机构。该区还学习北京东城区等文化金融发展领先区的先进经验做法,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成都市青羊区文化金融发展》课题研究,成功引进100亿规模的成都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等,加快构建文化金融生态圈。

【专家点评】
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凤凰国际智库高级研究员储殷:
充分挖掘整合区域资源
功能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产业功能区就是要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

青羊应继续坚持将功能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充分挖掘整合区域内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生活资源,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区品质。着力以“人城产”逻辑创造高品质生活,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同向发力,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和楼宇改造升级;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本地配套、就业人群在本地消费;充分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营城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利用青羊自身的优势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复合的产业功能区。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