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
从2万亿到3万亿,不是简单的数字递增,这实际上意味着成都已经进入“重器”时代。
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呈现,可以浓缩为成渝极核城市引领功能显著增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加快呈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幸福美好生活城市特质更加鲜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共享“城富”大蛋糕
GDP的温度体现于此
与2014年成都GDP跃上1万亿台阶时的激动有所不同,成都人相对平静地迎接了“2万亿”的到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富”与“民富”密切相关,“城富”的大蛋糕,让民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GDP的温度就体现于此。2万亿,不仅为成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也让成都的“幸福”名头更加名副其实。“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上,成都霸榜14年,2万亿,让这个“幸福第一城”的名头更有质感,更有底气。
小细节
掂量2万亿的成色
近两年来,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不断冒出一些“新玩法”,比如夜间泛舟锦江,比如龙泉山观日出,再比如对优良天数的计算。成都人的“算法”十分感性,如掰着指头数在阳台上能看到雪山的天数。随着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不少人用手机随手拍。在朋友圈晒雪山照,很多成都人乐此不疲。
这可视为2万亿的附加值。这样的小细节,可以掂量2万亿的成色。
↑四姑娘山幺妹峰与城市同框。图据视觉中国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GDP具有衡量城市经济发展体量和质量的双维度。对GDP,不仅要看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还要看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
事实上,高质量发展既包括社会发展链条上的经济发展这一起点,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治理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因而,GDP的内核应该是新理念,外在则应该呈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梳理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呈现,可以浓缩为成渝极核城市引领功能显著增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加快呈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幸福美好生活城市特质更加鲜明,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其背后,是创新浪潮不断,绿道林盘连绵不绝,人间烟火不舍昼夜。
解读成都2万亿的成色,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词:
三个做优做强。即分别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加快实现由中心集聚向辐射带动转变,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拓展超大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空间。
四大结构调整。即优化调整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深化源头治理、扩大绿色供给、增强人口经济承载力,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上努力突破。
产业建圈强链。今年元旦过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召开“解读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透露将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建圈强链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成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高端软件等万亿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智慧蓉城建设。今年春节过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召开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12345亲清在线平台是成都智慧蓉城建设的最新成果。作为新城建试点城市,成都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构建完善超大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打造韧性、绿色、宜人、安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样板。
当2万亿叠加2000万
成都进入“重器”时代
突破“2万亿”之前,成都还曾突破一个“2000万”。2021年5月,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8万人,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来源:成都发布)
(更多精彩,尽在「成都楼宇经济」视频号)
往期推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