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方面看成都上半年“成绩单”
2023-07-05 18:00:17

中欧班列(成渝)联合开行累计突破2.6万列、连续保持全国第一;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总量跻身全国第4;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好中心”正式启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成形……7月3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从十个方面对上半年工作成果进行总结。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成都坚定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


如何牢记“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聚焦唱好“双城记”?成都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健全成渝双核联动联建机制,25个共建重大项目有序实施,中欧班列(成渝)联合开行累计突破2.6万列、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建强“都市圈”,全面启动成长期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形成“两轴三带”发展格局,一季度都市圈经济总量全省占比达到48.7%;聚焦建好“示范区”,谋划实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年度任务,加快建设24个重点片区。


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成都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速居GDP十强城市第2位,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社消零总额增长9.0%,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7%。


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成都加快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2600亿元、总量跻身全国第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9万辆,电网安全承载能力提升至1820万千瓦,“碳惠天府”平台用户超200万。


在深化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上,成都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着力夯实稳粮保供基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在全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持续提升城市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一馆一园一基地”,打造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等文化地标,“三城三都”品牌效应持续彰显。


去年,成都14连冠“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深入推进幸福成都建设的道路上,全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着力拓展公共服务供给,精准推进参保扩面工作,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好中心”正式启用,15分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成形,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面对即将到来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全力做好筹备工作,深入实施“花重锦城”“乐动蓉城”等主题活动,全覆盖进行大运会基层宣传宣讲,大运会筹备冲刺阶段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加紧推进。


在推动超大城市法治众治善治智治上,成都深化“智慧蓉城”建设,启动12345亲清在线,完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城市运行隐患排查,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与此同时,成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全面过硬党组织,出台加强新时代街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20条,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来源:成都商务)

声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028-61326206),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更多精彩,尽在成都楼宇经济」视频号)


往期推荐

01

成华区举办专题培训会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 点击阅读

02

2023第八届中国国际物业管理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 点击阅读

03

2023年第二期楼宇经济国际讲坛成功举行

►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