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层建筑内叠合起一个个工业厂房,让制造业企业厂房“上楼”……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成都高新西区正加快探索以“工业上楼”为主导的产业形态的转型。
打造西区“智造”新标杆
以领先工艺建设专业化产业楼宇
成都高新西区在推动“工业上楼”方面先行先试,聚焦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重点片区建设,为电子信息产业量身打造高品质产业园区——芯光智造园。该园区将为企业提供现代化、标准化、高品质产业载体空间,通过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加快优质企业导入。
关于芯光智造园
项目定位:
立足“工业向上”,定位以集成电路/光电通信为主导产业。
容积率:
上限提升到4.2,达到了一般工业项目的3倍左右。
空间:
提供生产、研发及配套产业空间约50万平方米。
标准层面积:
单层平面“可拆可合”。分为4500、7800、8800平方米三种,可以根据入驻企业具体需要分割,保证不同业态企业的生产需求。
层高荷载:
首层层高达7.8米(荷载2吨/㎡),二、三层层高达6.6米(荷载1.5吨/㎡),三层及以上层高达5.4米(荷载0.75吨/㎡),可多维度满足行业内高端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预计年产值:
建成园区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9亿元,将大大缓解当前经济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
投资回报:
达产后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可达2200万元/亩,亩均营业收入可达2000万元/亩,远超目前平均水平。
“硅晶”超塔:
设计高度达150米,总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集聚上下游产业研发孵化资源要素,汇聚小巨人、龙头等关联企业,引入人才、资本、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推动创新、创业、创投一体化,成为成都高新西区智造发展新地标。
当前,省、市、区各级部门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发展,成都高新区立足企业需求,通过优化制造业发展空间,力争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推动高新制造迈向高端。
前期策划阶段,我们多次组织电子信息企业座谈交流,对西区产业载体需求进行深入摸排,充分了解到传统厂房利用率低、品质相对低端、配套不齐全等痛点,并调研国内‘工业上楼’项目经验,力求探索一条高质量电子信息产业空间供给新路径。
——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5年力争建成超200万平米产业载体
探索工业上楼发展路径
对于工业上楼,我们企业是有顾虑的,比如如何在厂房内完成货运需求,如何让员工在园区内生活便捷舒适,如何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的多层次需求,但通过芯光智造园项目的介绍说明,我们的种种顾虑都打消了,我们的需求被考虑在了最前面。
——参加需求摸排会的企业负责人
来源:成都高新西区发展建设指挥部
充分考虑人性化需求
为货运高效快捷,厂房一层可实现货车直接进入室内,二层设置卸货平台并通过多部3T货梯周转到上楼层的生产区,二层及以上均设置设备吊装口,满足大型生产设备搬入需求。
此外,园区设置建筑面积共约5万平方米的食堂、商业、员工公寓、共享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并采用台地式景观布局,把生态“装进”园区,周边规划有高品质住宅、酒店、教育。整个园区将与地铁6号线檬梓站、尚锦路站相连接,构建“慢行+地铁”的绿色交通出行模式。
继续强化土地政策支持
以“1+N”土地高质量利用政策体系为指引,创新高质高效供地模式,建立"4+X"标准地指标,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供地前将“标准地”改革要求植入履约协议中,把控产业准入质量;供中“进合同”,在《履约协议书》中约定准入指标、违约责任并设定监管措施“准入—退出”的监管机制。
(来源:成都高新)
声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028-61326206),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更多精彩,尽在「成都楼宇经济」视频号)
往期推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