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科技革新的产生都离不开群体想象力的爆发。AI、元宇宙等概念不断从科幻走进现实,曾经的科幻已然成为现实中的科技。成都如何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夯实科幻产业发展根基?
小布注意到,《规划》提出了成都科幻产业的发展要点,包含创新支撑体系、科幻产业集群、载体平台体系、科幻消费市场、城市科幻品牌、科幻人才队伍、优质产业生态七大方面。
其中,《规划》强调,要构建科技科幻深度耦合的创新支撑体系,明确科学布局优化技术创新生态、锚定未来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产研协同助推成果转化落地3项发展要点,设置科幻创新能力建设专栏,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设工程两项核心任务。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闭幕式现场
例如,在链接科学幻想的前沿未来技术方面,成都将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脑科学与脑机、元宇宙、未来交通、量子科技、卫星互联网、基因与细胞技术、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加强对相关领域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重点突破一批“杀手锏”核心技术,建立未来科技创新竞争优势,服务科幻技术越级升维。
同时,《规划》强调,要壮大文化科技双向延伸的科幻产业集群,坚持建圈强链思维,围绕科幻产业科技与文化双重属性,加速产业集群培育,明确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分类施策助推产业加速孵化、助推科幻产业链集群化发展3项发展要点,设置科幻产业集群建设专栏,部署科幻企业培育计划、科幻园区建设计划两项核心任务。
在打造载体平台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以助力产业落地转化为导向,明确塑造高能级产业落地载体、健全全覆盖功能服务平台2项发展要点,设置科幻产业落地转化载体平台建设专栏,部署聚力打造“4+6”载体平台核心任务,即“地标载体、孵化载体、消费载体、品牌载体”4类载体;“创新研发、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产权服务、国际交流、产业监测”6类平台。
建设供需协调丰富多元的科幻消费市场。《规划》提出,要以恢复和扩大消费为导向,聚焦产品服务生产、传播流通、终端消费各环节,促进科幻消费市场整体提能升级,明确扩大优质科幻产品供给、畅通科幻产品传播流通、释放科幻产业消费潜力、优化科幻产业消费环境4项发展要点,设置科幻消费提能升级专栏,部署科幻消费氛围渲染工程、科幻消费服务优化工程两项核心任务。
如何塑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城市科幻品牌?《规划》提出,要树立品牌意识,以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为核心,擦亮成都科幻名片,明确推动品牌体系扩能提质、打造城市科幻主题地标、深化科幻国际开放合作、扩大科幻专业研究影响4项发展要点,设置城市科幻品牌创建专栏,部署“天问”全球科幻文学奖打造计划、科幻文学翻译出海计划、城市科幻指数发布计划三项核心任务。
小布了解到,“天问”全球科幻文学奖打造计划是联合世界科幻大会、中国作家协会,以鼓励新锐、青年作家为导向,倾力打造的“天问”全球科幻文学奖,作为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的有益补充,通过组织奖项评选以及开展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科幻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有力发掘科幻人才、扶持科幻作品、促进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规划》还在培育科幻人才队伍、营造优质产业生态方面有所布局。
在人才培育方面,《规划》明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健全人才培育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高端智力支撑4项发展要点,设置科幻人才队伍建设专栏,部署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青少年人才养成计划、人才环境提能计划、科幻大师圆桌计划等五项核心任务。
在营造优质产业生态方面,加快营造适宜科幻产业高速发展的生态体系,明确完善产业协作机制、优化产业服务体系、夯实资金支持体系、深化知识产权服务4项发展要点,设置科幻产业生态优化专栏,部署科幻资源共享提能工程、科幻金融服务升级工程、科幻版权服务优化工程三项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