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
有老旧楼宇52栋
达392.7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越来越多的老建筑需要经历改造重建
如何推进老旧楼宇有机更新?
如何实现新旧交替的平衡?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
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
这里,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典范
更是成都数字创意产业的新高地
一个融合历史与现代
文化与科技的产业新地标
01
更新,让城市更新
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高升桥东路8-16号的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其前身是武侯区原第二办公区,主体建筑1993年投入使用,作为政府办公楼宇,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岁月流转,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这栋历史悠久的建筑亟需一场与时俱进的变革。如何在保留其历史韵味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活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2020年3月,随着有机更新改造项目的启动,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开始了它的“焕新”之旅。汇聚多方智慧,经过两年的精心打磨,2022年12月,这座老建筑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改造后的园区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轮廓,更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如裸眼3D大屏、金属风动幕墙、樱花大道、屋顶花园、创意盒子空间等,使其成为了一个集创意产业、文化艺术、智慧生活于一体的新地标。
2023年9月,园区正式开园,标志着一个崭新的阶段全新开启。这里不仅成为了城市更新的典范,更是成都数字创意产业的新引擎。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活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02
搭建精细化运营服务体系
园区内,智慧共享会议室、空中花园、樱花大道、运动广场、社交专区以及3D裸眼大屏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仅满足了日常办公的需求,更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园区创新设计出“ECO PARK”立体园区运营服务体系,构建了“一心、三享、六平台”的运用服务架构,打造产业生态平台、政企服务平台、投融服务平台、品牌营销平台、社群交流平台、智慧物业平台等6大专业平台,近100项服务内容。
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和运营,借助园区资源优势,为文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发展赋能。作为产业发展的优质载体,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已经成为成都市数字创意产业的新地标,推动着城市数字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自投运以来,项目承办了成都文创业(数字文创)12345 建圈强链“蓉易见”活动、“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外籍人才招聘会、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等重大活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获评 “2023年成都市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中国产业园区·商办金梧桐奖‘城市更新’10强”、成都市武侯区2023年度优质载体供给企业等荣誉。
03
有效招引创意产业集聚
项目充分挖掘优势要素,通过项目能源系统、招商运营、停车场建设等释放机会清单,成功撬动普华永道、美国HKS建筑集团、新加坡能源集团、首程控股等10家高能级企业参与项目,有效将其转化为在地企业。
截至目前,已成功认定成都市特重项目3个、“153”项目1个、市重项目6个、专精特新项目5个,外资项目4个,上市公司背景的企业近10家,行业龙头企业 10 余家,实现产业契合度和税收属地率达到“双100%”,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呈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产业招引方面,围绕产业建圈强链,持续狠抓数字创意产业招商引资,已成功签约广东开普云、上海CCE集团、星球研究所等30余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元宇宙开发设计、数字文创等为主的产业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约7000㎡的全开放式主题商业街区,吸引了星巴克、廊桥小馆、7-11等知名品牌入驻,为园区增添了生活的便利与活力。
04
共绘创新产业发展蓝图
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正成为成都乃至西南地区数字创意产业的新高地。这里,不仅是企业成长的沃土,更是创新思维的发源地。
未来,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将不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人才引进和社群交往、科技创新和运营服务,为园区内外的人才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工作环境,为武侯区高质量开展企业引优育强、生态体系构建、产业集群发展贡献力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有力支撑。
小编了解到,武侯区制定了《武侯区楼宇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三年改造提升老旧楼宇30栋,面积167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改造20栋,面积100万平方米。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汇聚于此,共同书写成都城市更新的新篇章。
(来源:武侯商务)
声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028-61326206),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更多精彩,尽在「成都楼宇经济」视频号)
往期推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