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创新发展的战略举措。打造众创空间,提升孵化能力、高水平建设成都科学城,加强与四川大学等校地协同、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努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在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始终坚持以创新为特色、以创新为引领,通过出台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激活创新创业的热情,已逐渐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截至目前,位于新区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区域共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600 余家,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12家,孵化面积69.4万平方米。
天府菁蓉中心精彩亮相
政府机构陆续搬迁为企业服务
静卧于兴隆湖畔的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A区共有11栋办公楼,从今年9月起,包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内,超星电子、启明星辰、天涯社区、四川精准医疗、亚信安全、纳米高能锂离子电池、斯坦福天府学院、因诺生物医药等“高精尖”企业已经陆续搬入这里。
而在天府菁蓉中心A区9号楼,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的政务分中心、经发局、规建局、国土局、社事局等单位已经开始办公,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不仅如此,百胜集团、星巴克等已经入驻天府菁蓉中心A区,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用餐选择;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成都银行、中国移动等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也已经入驻;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将在天府菁蓉中心开设医务室……让在这里工作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各种便利。
据了解,天府菁蓉中心A区仅是成都科学城创新载体之一。由天府菁蓉中心领衔,“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成都科学城粗具产业雏形和城市雏形。
开展创新引领行动
营造最优“双创”生态环境
在新区,创新不是科技领域的专有,而是像血脉一样遍布它的肌体末梢。而科技创新则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政府服务创新更是国家级新区的重要使命。
“去年9月1日,我成为了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第一个拿到西部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营业执照的人。”成都旅众通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强至今对于自己在新区“吃到第一只螃蟹”而激动不已,他告诉记者,之前在别的地方办理营业执照时,要经过工商、国税、地税等五个部门审核才能拿到营业执照,这样一个过程下来至少也要7至15天。然而2015年9月1日那天上午9点,当他准备好材料来到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时,1个小时他就在“三证合一”窗口拿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让他觉得又惊又喜。
之所以这样高效,正是因为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先后实施了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三证合一、企业集群注册、“容缺后补”等创新行政审批模式,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中介服务”一站式协同服务,引进和联合成都技转、行之专利等市场化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创新服务体系。“成为西部地区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政务服务先行区。”新区的主政者深知,这一“高”和一“低”,不仅是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也将成为孕育新区产业基石和蓄积领跑能量的丰沃土壤。
新增创新人才2000余人 成都科学城加快聚集创新要素
位于成都科学城的天府菁蓉中心也是我市“3+M+N”布局的众创空间引领区之一。由此,新区坚持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双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快建设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 A、B、C、D区等新兴载体,积极探索以整体购买或租赁闲置商品房等方式,打造低成本、多功能、便利化、开放式的天府菁蓉大厦及创客街区。预计年底众创空间将超过100万平方米。
“我们不断创新主体引育工程和要素聚集工程,通过签约引进了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启明星辰西部研发中心、新纶科技、亚信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等一批全球全国领先的科技领军型企业,孵化培育了阿泰因机器人、通甲优博、赫尔墨斯等本土创新型科技企业。”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成都科学城区域已引进培育各类创新企业600余家。同时,新区通过打造天府国际基金小镇,聚集新兴金融群落,形成创投融资中心,为成都科学城构建国家创新中心提供资本服务。
“在做好土地、资金等传统要素保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公共技术服务等平台,以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聚集。”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新区新增以“成都人才计划”为代表的创新人才已达2000多人,拥有创新要素平台10余个。
同时,新区不断开展创新通道打通工程,布局引进清华四川互联网研究院、北航天府研究院、川大天府创新研发中心、电子科大天府协同创新中心、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加紧启动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工作,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打通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通道。新区还通过出台支持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政策和“产业40条”,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创新创业资(基)金,初步形成新区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框架体系。
搭建企业与投资机构对接平台 系列活动助力“双创”
让脑袋和钱袋愉快牵手,这一直是各类创业服务平台的重要使命之一。“2015年年初的几个月,我们科创中心的服务人员分片包干,对中心在孵企业实行一对一金融服务,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其实效率不够高。”成都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兰婷婷告诉记者,“要让知本和资本更加有效地对接,我们的服务必须升级。”据了解,所谓“黑马成长营”,是升级的做法之一,前期分类梳理企业资金需求,对应寻找投资机构投资意向,根据资金供需情况不定期开“营”,进行项目微路演,使项目和资金的联姻更具针对性。
除了“黑马成长营”,天府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2015年还配套推出了“问道讲堂”“创享面对面”“寻智校园行”“拔萃之星年度评选”等系列“天府创新汇”活动。“每个活动各有侧重,我们通过举行这些活动,希望解决新区的初创型企业面临的共同‘痛点’。”兰婷婷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新区成功举办了“问道讲堂”三期、“黑马成长营”三期和“拔萃之星”一期,为企业提供了高企培训、新三板挂牌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等创业辅导,以此搭建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平台,积极宣传和推广新区“汇聚创新种子,助力圆梦天府”的创新创业文化。
与此同时,为办好“茶叙”系列活动,新区先后举办了“银创茶叙”和“蓉漂·天府茶叙”,其中,“蓉漂·天府茶叙”首创异地举办模式,把“茶叙”办到了2016创新中国春季峰会现场,吸引了20余名川籍创业代表对回新区创业的关注,真正将“茶叙”系列活动办成了叙情叙旧、诉说苦衷、信息交换、共谋发展的平台。
像“问道讲堂”“黑马成长营”“创享面对面”“寻智校园行”等活动,都是新区为了搭建“天府创新汇”创业资源交流而推出的各种品牌活动。据了解,大力引导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等承办、联办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努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支持创新、宽容失败”业已成为新区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独特气质。(记者 王李科 文/图)
原标题:打造发展新引擎 新兴增长极正在崛起
相关新闻:秉承“保护生态本底”新理念 构筑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
“高精尖”企业陆续搬入天府菁蓉中心
“建设新城市”不仅是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以下简称新区)努力抓实“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的四项任务之一,更是成都科学城塑造城市新功能、新形态的必然要求。据了解,成都科学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规合一”“产城融合”“小街区规制”和“保护生态本底”的新理念,以此加快兴隆湖、鹿溪河生态系统建设,在新区,构筑起一幅山水相依、自然天成的生态画卷。
“一直以来,成都科学城将城市建设项目与产业项目同步推进,截至目前,成都科学城以环湖路、科学城北路和中路为主骨架的‘一环两轴多线’区域路网初步成形。”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成都科学城的各项工作仍在继续,“我们通过在科学城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重大市政功能性项目,力争全区域内2017年完成投资170亿元。”
同时,借助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这一东风,成都科学城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新平台,全力推进高铁天府站、地铁中心站等节点枢纽和地铁18、19号线、新机场高速、天府环线等交通干线建设,努力实现与“双机场”、“蓉欧快铁”等国家、区域交通大动脉的便捷转换、快速通达,以此打造“空、铁、公”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而在民生项目方面,天府实小、天府七中等名校正在筹备,最快明年秋季可以招生;万达医院、华西天府医院等都将落户成都科学城,以此为新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为此,成都科学城正以优质的公共服务让市民获得更高的幸福感。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联系方式:
秘书长办公室:028-86653220
会员服务部&宣传服务部:
028-61326206
招商顾问部&研究服务部:
028-61324477
综合服务部:028-86616330
【法律声明】
1、凡本平台注明原创的所有作品,均为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合法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进行复制和转载。如本平台转载的作品涉及著作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2、本平台文章载明的资料及数据系促进会精心筛选,力求精准、客观。但碍于水平及信息的局限,因此仅供读者参考,我会不因此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