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简称“西博会”)开幕当天,继吉利成都高原工厂、沃尔沃成都工厂项目之后,吉利集团再次对成都追加项目和扩大投资。
消息传出,以整车制造业为代表的成都先进制造业在西博会舞台上迎来“镁光灯”频闪时刻。数据显示,西博会期间,成都市签订正式投资协议类项目135个,协议总金额1850.52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工业项目61个,协议金额1062.3亿元,占比超57%。
从西门子到吉利,从东部沿海到“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家投资实业为何如此钟爱成都?
不久前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或许能揭开答案:今年1—9月,成都完成工业投资1629.6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486.0亿元。两大投资指标增速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双双排名第一。
这样的速度与激情竞相迸发,显然并非偶然。在成都看来,城市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成都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建设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面对招商引资更为激烈的当下,成都从引进项目到开工建设,再到建成投产,用速度担起城市发展的脊梁。
今年1—8月,中电科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基地、格力系成都产业园、中航成都航空科技文化博览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和开工,京东方二期、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等976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83.1%,东风神龙、一汽大众四期扩能等53个项目建成投产。
大项目的落地带来了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今年1—9月,成都1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2.72亿元;417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23.9亿元;东风神龙、中国中车、巴莫科技等103个项目竣工投产,中电子、金发科技、远大蜀阳等102个项目开工建设。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以及互联网的强势重塑,传统制造业加速迭代升级,这一切为成都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机遇。
在成都蒲江,以德国博世集团为核心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仅仅3年时间,已聚集以德资为主的精密机械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50余家,产值逾2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聚集以德资为主的外资企业100家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
在成都中法生态园,园区的规划、营销、招商、建设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达123亿元的神龙汽车第四工厂就是中法生态园的入驻项目之一。除此之外,成都与法方还签署了投资27亿元的苏伊士环能-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项目。
在成都高新区,继今年4月该区与韩国最大风险投资机构共同设立5亿元规模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之后,中韩创新创业园所在的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举办了首届中韩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国内外优质创客团队入驻。
中德、中法、中韩以及中古等国际合作园区正在成为成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产业创新合作的示范标杆,成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经济力量。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
以印度中国工业园、中乌农业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境外经贸园区项目,以及以德国贝尔芬格水处理有限公司并购项目、白俄罗斯超级电容器项目、澳大利亚锂业开发项目等为代表的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影响力较大、附加值较高,成为成都企业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便利的物流条件、优良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成都正在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国际投资吸引力的城市,国内外企业抢占中国西部市场的战略制高点。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78家已经落户成都,其中境外企业201家,而落户在成都的外资企业则有7000多家。
(原载12月13日美国《侨报》,有删节)
来源:成都商务
微信:cbeaa-2014
官网:www.cabe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