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抢抓机遇、多端发力,推动成都实现新的发展;围绕多点多极发展,更好发挥首位城市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整体提升——1月16日,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当天,专程前往成都代表团参加审议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站在国家和全省大局高度,对成都未来发展提出两个题目。
1月17日,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作答“书记之问”,成了成都代表团分组讨论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更换参照指标,跳出四川版图,到全国去站队,同时带动区域经济总体提升。”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用简洁有力的话语,说出了代表们的心声。
“今年我们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保7.5%,争取7.5%以上,为全省的发展作出贡献,”唐良智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是一个产业之城,成都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当好全省建设经济强省的主支撑。
过去一年,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7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4家,新登记市场主体30.4万户,同比增长32.7%——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对成都2016年的“画像”娓娓道来,“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动力源。”
当好主支撑,成都首先从工业发力,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燃机、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
工业有多重要?
省人大代表、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体会深刻。2013年底,双流13个镇街划归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管理,双流全口径税收刚过百亿就此跌了下来,而在2016年,其税收重返百亿。
“从税源结构看,房地产的贡献相比2012年下降了16%,这表明,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贡献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可持续。”他认为,要坚持好工业“一业定乾坤”的理念,“成都是16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宜业才能宜居。”
(龙泉汽车产业崛起,建设中国大车都)
作为四川县域经济“头把交椅”的把持者,龙泉驿区的崛起就得益于汽车产业。
省人大代表、龙泉驿区委书记何勋表态,“我们正加快建设中国大车都、成都副中心,力争2021年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除了传统汽车外,我们还将抢抓汽车产业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力争今年龙泉造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2万多辆。”
据省人大代表、成都市经信委党组书记施跃华介绍,今年成都将重点推进43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其中吉利新能源、四川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方6代线等158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年计划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850亿,向3000亿冲刺,增速以及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都将超过30%。
实施“十三五”一号工程,四川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切换发展新动力,同时推动成德绵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和五大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成都一方面要与国际资源要素对接,加快自贸区建设和国别园区建设,同时也要发挥成都首位城市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总体提升。目前,成都已与相关市州合作建立了成阿、成甘、成德、成眉、成雅等区域合作园区。
唐良智认为,进一步增强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打通政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带动成德绵开展协同创新;
二是以天府国际机场、空港新城建设带动成眉、成资、成遂协同发展;
三是以共建自贸区为载体,推动成都与川南协同发展;
四是以成渝城市群发展机遇,推动川东北经济区的融入发展;
五是以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抓手,打造大成都、大峨眉等旅游品牌,推动成乐、成雅、成阿、成甘旅游业协同发展。
同时,成都还将与阿坝、甘孜、凉山加强在产业培育、疾病防控、教育培训等各领域的合作,高标准开展19个藏区县对口帮扶,带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成阿工业园)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或将还可以成为区域合作的一条纽带。省人大代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彦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意义重大,四川应有更大作为。
1月9日,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正式揭牌,“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后,将跨区域受理全省范围内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等。”
“成都应该用抓经济工作的干劲来抓文化教育工作。” 1月17日,省人大代表、四川嘉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克坚“抢话筒”亮明观点。
在他看来,成都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光是要在经济发展上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看齐,在文化教育方面也不能落后,“周末去歌剧院看一场世界级的演出,听一场大师级的演讲,这些应是生活在国家中心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的基本福利。”
(成都文艺坐标蓝顶艺术中心)
省人大代表、成都演艺集团董事长业丹持同样观点,“成都应整合人才、资金和项目,生产出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力的文创作品。”
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呼吁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现实。不久前召开的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已明确提出,今年将着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
按照省委要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还面临着另一个大课题:注重绿色发展,永葆“美丽蓉城”称号。
据介绍,今年成都将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区、宜居水岸、活水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生态工程,市内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坚定打好大气、水、土壤防治三大战役,特别是加强区域协同联动,狠抓雾霾治理,努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这并只是一句口号。
坚持绿色发展,成都拿出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举一个最近的例子,不久前成都将“共享单车”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还快速反应,出台了《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共享单车”提供生存土壤,打造绿色出行方式。
来源:四川日报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联系方式:
秘书长办公室:028-86653220
秘书处办公室:028-86616330
会员服务部&宣传服务部:
028-61326206
招商顾问部&研究服务部:
028-61324477
成都楼宇经济促进会
为城市繁荣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