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本地|新经济推动城市发展 成都排名全球大都市竞争力第三
2018-08-13 20:39:42

布鲁金斯学会日前发布了《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以人均GDP和就业增长率两项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估了过去几年全球大都市的经济表现,此次上榜的300个城市中,中国城市占据前50名中的21席。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300强大都市前10名


其中,成都以超高的就业增长率和不俗的人均GDP增长率成为仅次于爱尔兰都柏林和美国圣何塞,全球排名第三在上榜的100多个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就业增长率关乎民生,人均GDP增长率反映经济活力,这两项指标是城市竞争力的内核,也是政策制定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成都提出,以经济形态的变革推进创新驱动的实践,以发展方式的变革催生新旧动能的转换,着眼开放型高质量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城市转型的新作为。




全面创新改革

 成都致力于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成为成都推动全面创新改革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成都致力于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成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独角兽岛”项目设计方案效果图


去年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18条政策措施,新政实施以来全市新经济市场主体新增3万多户。


成都新经济已经从创新走向应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与传统投资依赖型发展模式不同,新经济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正如陈耀所说,城市的核心,以前是资本,现在是人才。


成都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不仅带动GDP增长,也制造出庞大的就业创业机会市场。成都位列“海归创业最爱选择城市”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前不久成都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指数显示,上半年成都新增就业14.66万人,同时人才资源快速聚集,人才新政实施以来,累计吸收20.7万本科及以上人才落户,70%以上在成都成功就业创业。




避免大都市一家独大

成都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避免大都市一家独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隐忧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面对的问题。成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超大中心城市,给出的答案是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天府奥体城效果图


理论上来看,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周边区域发展,“水装满了就会溢出来,滋润周边”,成都要承担的就是如此外溢效应。


今年,四川省明确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之下,成都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就是做强主干支撑,推动市州形成“水涨船高”的利益共同体。


事实上,成都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成都市已与16个市(州)建立政府层面合作关系,达成并组织实施合作项目上千个,尤其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民生领域的交流合作方面,成都与市州的联系不断加强。



例如,成都与市(州)共享蓉欧快铁等开放平台资源,市(州)货源占蓉欧班列发货总量的40%;与市(州)共享金融中心平台资源,1549户市(州)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占交易所挂牌企业总数的48%……


目前,成都正抓紧研究制定与市(州)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和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5个实施方案,初步梳理了120余个合作事项,并积极筹办成都市与市(州)协同发展大会。


在此过程中,成都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是关键之举。在今年6月召开的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坚持服务区域协同开放发展,形成产业协同、市场共兴、功能共享、交通互联的城市开放共同体。


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成都作为世界大都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被提升至一个新的台阶,区域经济也会借助“水涨船高”的利益共同体获得协同发展。


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