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聚焦|国际商报:成都商务凝心聚力新时代“三步走”
2019-03-05 23:42:05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300多台装载机、挖掘机、破碎机、运渣车来往穿行,800多名工人挥汗如雨……这是淮州新城通航机场和通航产业园建设现场。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如此干劲十足的场景,成都彼彼皆是。成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着力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与世界共享时代机遇。


“我市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目标。”成都商务局局长陈麟表示,成都市商务局将从三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首先就是以高端项目招引为抓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其次,是以自贸区创新试点为抓手,深化国际营商环境建设;三是以外贸转型升级为抓手,确保外贸稳定增长



在成都市2019年商务工作会上,

陈麟宣布


“我们自加压力、跳起摸高,提出了全市商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服务业增加值确保增长9%、力争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9%、力争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2%;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确保增长5%、力争增长12%。”


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地方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成都商务局按部就班推进着新时代“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


成都托克密封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苏东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当前是成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时机。他的公司“走出去”的步子还在逐步加大:“我们正在进一步做强做大‘成都造’的井下密封工具的产学研平台。”


成都蔚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也积极在精密制造行业开拓海外市场。“从2018年开始,我们已经把中国的精密模具和零部件销售到了德国、美国、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


深入开展外贸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2000多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意向成交金额近16亿美元。”陈麟介绍,成都商务局坚持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扭住龙头、深挖增量、优化服务,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千方百计稳外贸增长,推动转型升级。”


2018年,成都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设立成都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全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10亿元,增长120%。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通过国务院验收,3条经验全国推广,被国家确定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预计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20%。


陈麟认为开放型经济离不开平台的打造提升“中国-欧洲中心”能级,推动欧盟及成员国更大支持和更深参与,争取成为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加快“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建设,共同推动外向型企业和产品开拓东盟市场。此外,成都将发挥中法生态园对法开放引领作用,加强中法联创中心等载体建设,增强园区产业支撑、科技创新和绿色集约发展动能;深化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产业引入,推动行业组织间合作。



目前,成都自贸试验区已成形西向南向开放优势,将力争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一批服务业领域世界知名企业“成都将抢抓东进战略历史机遇,持续推进成都经济及技术开发区建设。积极争取蓉欧铁路港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和基础设施、政策体系建设。”陈麟表示,2018年,成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983.2亿元,增长26.4%


推进高质效服务业发展


陈麟介绍:“2018年,成都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304.0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5847.3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01.8亿元,增长10.0%。”


新一年,成都正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从世界先进经验表明,营商环境建设,国际化是目标、市场化是基础、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点。显然,商务工作在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打造过程中十分关键。



成都商务局将2019年服务业量化考核目标定为力争增长10%,陈麟表示:“这些目标都是经过深入研究后科学制定的。”


为保证完成目标,成都市商务局着力基础夯实,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体系。一是建立重点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服务业企业“上规入库”,搭建服务业小微企业监测服务平台,开展重点企业走访全覆盖,解决具体困难问题。二是完善统计运行监测体系。健全运行调度机制,强化数据统筹,加快构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消费城市统计指标体系。三是创新指数评估发布体系。联合知名研究机构、专业媒体,创建重点城市服务业发展指数体系,定期发布宣传,客观反映成都服务业发展位次。四是探索行业组织参与体系。积极推进行业自治、多元共治模式,鼓励行业组织参与等公共服务事项,培育一批有影响、有信誉、有能力的商务领域行业组织。


“深化‘硬骨头’改革攻坚,争取服务业开放发展试点,加快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引领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力争继续走在第三批前列。”陈麟强调,聚焦产业功能区三大作用、三大定位,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功能区科学精准布局,细化完善“两图一表”,创新推动功能区社区化发展,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服务业功能区建设成规模见效益。



2018年,成都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60.8亿元,占全市的50.5%。首批认定总部企业96家,积极创建楼宇经济国家标准,全市亿元楼宇达65栋。成都还开展了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建设试点,“盒马鲜生”等20家新零售品牌落地运营,国内首个24小时生鲜无人超市投入运营,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9万亿元,增长28.5%。此外,成都火锅文化月实现销售近10亿元。餐饮清洁能源改造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


“我们还将把成都健康服务业聚集区作为区(市)县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有关项目和政策方面予以支持,全力推动优势健康服务产业化项目聚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麟表示。


(来源:成都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