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本地|多家央媒聚焦!“网红成都”这次又火了啥?
2019-04-09 18:01:26

天府绿道又火火火火了……

近日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央媒

纷纷推出相关报道

为成都天府绿道点赞


他们到底说了啥?

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


 央视 

《成都:生态绿道串起公园城市幸福生活》

 人民日报 

《成都:公园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成都:公园城市画卷徐徐展开》的文章,用头版和二版的重要版面聚焦成都天府绿道建设。






 新华网 

《公园城市:成都演绎绿色与发展的“价值转换”》




 中国新闻网 

《成都以万里绿道为脉 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光明日报 

《天府绿道:公园城市里诗意栖居》




 经济日报 

《成都以绿道为脉络,着力构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天府之国再添绿色名片》





 多家央媒点赞天府绿道的背后

是成都正构建的全新城市生产生活图景


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公园城市诗意栖居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一年过去了,成都以覆盖全域的天府绿道作为重要支撑体系,串联起成都境内的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将整个成都变为一座巨大的“公园”,将生态价值转化为了生活品质。



成都市建设绿道乃至公园城市,是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绿道这样的宏观命题

在各位幸福的成都er眼中是怎样的呢?

小编带你来看

成都er的绿道打开方式!

👇🏻👇🏻👇🏻


绿道复原“成都最美历史片段”


在樱花盛开的春日,成都市民胡敏特别享受地铁站和公司之间的12分钟路程。那是一段他喜欢的绿道,春天有樱花,秋天有银杏,“能够感知一年四季的变化”。


有时候,他会在朋友圈里晒一晒楼下草坪中的蜿蜒绿道,有时候随手拍一张路边的“蓝花楹”。


胡敏也曾在朋友圈里抱怨过身边的环境问题,但现在觉得“成都的天府绿道越来越让人看得见、触得着”。绿道甚至让他想起了唐诗中描绘的“花重锦官城”画面,“那是成都最美的历史片段之一”。


锦江绿道江滩公园


“以前河道窄,水也臭,现在水干净了,还可以行船。”家住江滩公园附近的杨兰,今年已经73岁了,见证着锦江周边环境的变化,“建绿道以后,我和老伴每天都会走上几公里,现在不用跋山涉水,就能感受最原生态的美景。”



“濯锦江边两岸花”,成都“一锤接一锤”复原唐诗里的锦江


杜甫曾经描绘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成都美景,这几年随着大气质量的改善,人们经常能看到城西的雪山。


绿道建设不仅仅是修路,更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治理。以锦江绿道为例,这段长达240公里的绿道沿着锦江自北往南延伸,其建设要经历“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光治污就要花一年时间。



绿道成市民日常“打卡地”


傍晚的锦江绿道江滩公园,前来散步休闲的居民格外多。“我儿子特别喜欢电竞足球,我喜欢骑竞速单车。” 市民邱亮每个周末都会带儿子来玩公园里的运动设施。


傍晚的绿道,是市民散步游玩的好去处


市民刘雨涵每天下班即到江滩公园“打卡”,刷二维码玩电竞足球场、攀岩。“众多创意活动和新鲜的玩法让我运动成瘾!”


对两岁多的何大川来说,绿道为他在闹市中开辟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乐园。他几乎是家附近绿道的小粉丝,总是要外婆带着他,并约上小区里的小伙伴去绿道公园滑滑梯、捞小鱼、数鸽子等,平均每周要去逛三四次。



这打消了外婆翁继红的安全顾虑,孩子可以在绿道上撒欢,大人不用担心交通安全问题。


2018年,成都全市绿道植入了2191个综合设施,其中文化设施577个,旅游设施506个,体育设施1108个,还开工建设了1080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让闲适市井生活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绿道建设让我们发了财”


“我们七里诗乡已经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每天前来赏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说起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诗乡绿道,当地村民黄西伟赞不绝口,“绿道建设让我们发了财!”



“成都天府绿道的建设,不仅打造了绿色公共空间,也形成绿色经济综合体。”相关负责人认为,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运营体系和模式,吸引了专业公司投资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相关负责人就江滩公园算了一笔生态账,“公园有皮划艇、无边泳池等项目植入。我们估算公园每年的运行成本约300万元,产业运营起来后,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市民体验绿道无人超市


成都还鼓励社区商业企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发展“无现金支付”“24小时无人值守”等新型服务方式,开设网红店、无人店、快闪店、智慧店等新业态。


消费者可以在湖边、水里、山上吃火锅,周末还可以相约朋友在大自然中宿营。


截至2018年12月底,首批10个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试点项目已基本建成。同时,基于绿道提供的经济空间,成都建立66个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不再同质化竞争,而是融合式发展;每个组团内有学校、运动场、邻里中心、养老设施等,以“15分钟”为半径,人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共配套,并带动周边区域文创、科创、文旅、金融等特色高端现代产业服务兴起。



“两个公园串联成一个半马的距离”


“10年前,我刚到双流工作的时候,各个公园是分散的。”摄影爱好者刘伟说,“现在,已投用的绿道将各个公园串联成网,整个城市魅力指数飙升。”


天府绿道正成为市民的“慢跑跑道”


“我经常跑的绿道就是桂溪生态公园和锦城公园。随着绿道建设,把两个公园串联起来跑,刚好是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成都长跑爱好者“八戒”说,由于绿道,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户外运动,把家人也发动起来。



七里诗乡绿道从成青快速通道与金龙大道交汇处入口,途经乡文旅中心、大地景观,到李家院子、乡稻香生活馆、何家院子,再到黄家大院,沿成青快速通道回到入口处,形成环线。这条“环线之旅”,既把乡村生态要素导入城市,又把城市功能引入田园乡间。


截至2018年底,成都累计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熊猫绿道基本建成并向市民开放,锦城湖至青龙湖24公里城市自行车专用道贯通,全域三级绿道体系正加快串联成网。同时在绿道沿线还启动了100个川西林盘保护与修复工程,初步形成40万亩的景观农业。森林、公园、绿地、绿道、河流……一幅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城市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