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本地I成都夜经济2.0:灯火阑珊游兴浓
2019-08-01 18:14:07


2月19日元宵节,一场盛大的电子烟花秀在339天府熊猫塔点亮了成都的夜空。



是夜,锦江河畔人潮涌动
共飨盛景




锦江河畔,光影璀璨
雕栏画船游弋其间





合江亭,永陵二十四乐伎演绎《蜀宫乐舞》,再现古蜀宫夜宴的场景。





如果说串串、火锅、冷淡杯和小酒馆温润的灯光构成了成都夜经济得1.0时代,那么随着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高标准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的深入,融合艺术、文创、文博、赛事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出现,以及更具“国际范、蜀都味”的多元消费新场景的营造,成都夜间经济业态已进入2.0时代,“夜游锦江”“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等城市IP内涵更加丰富。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成都,正以文化着墨,开启大城崛起、通向世界的征程。


 夜 读 


夜读的乐趣在于享受内心独有的宁静,以及灯光外的万籁俱寂,使人终有机会抛开繁琐的工作、纷乱的人际关系,或恣意畅游于九天之外,或心心念念于方寸之地。


“为守望者暖茶,为夜行人燃灯”的大隐书局。



将夜晚留给需要阅读的人们的琦竻书店。



以及成都第三家24小时书店,三联韬奋书店。



 夜游博物馆


舞台剧、动物侦探互动游戏、动物法庭、动物绘画比赛,累了就在博物馆搭个帐篷睡一觉,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推出针对中小学生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让孩子们在城市间也能体验自然野趣。



早在2006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推出了夜游武侯祠项目,金沙遗址博物馆连续11年举行的“金沙太阳节”,于每年春节期间陪伴游客过年,杜甫草堂推出“夜游草堂”系列文化活动。伫立于阒寂的博物馆内,去感受诸葛武侯“夙夜忧叹”的忠义之心,或是臆想一身飘荡的杜工部草堂点灯回望长安的悲切,在夜色的渲染下,相较于白天的庄严,夜间的博物馆多了些情绪与感性。



 夜跑 


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很多人选择一场酣畅淋漓的跑步来释放压力,随着以天府绿道为主的慢行系统联通成网,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加入到夜跑、夜骑的行列中,绿道夜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雅趣。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加快培育锦江夜消费商圈,引入现代新兴消费业态,打造成都夜消费地标。



今年3月下旬,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公布了各大城市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成都仅次于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以76.21分占据了新一线城市的夜生活指数首位。



7月24日,《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成都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活跃的“夜经济”氛围,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


在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看来,成都夜间经济迭代的本质就是一种以天府文化创新演绎为内核,叠加科技等前沿表达手段,融合多元消费场景的新模式。



以被誉为成都夜间经济2.0版本开山之作的为例,作为锦江绿道的核心IP,“夜游锦江”项目在春节期间吸引了超过16万人次到访。


该项目用生活美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蜀都历史文化融入夜间经济业态,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呈现“夜市、夜秀、夜食、夜展、夜宿、夜节”六大主题场景,串联起成都339、兰桂坊、合江亭等片区,最终将形成各具特色的成都夜间经济活跃区。



“夜间经济消费场景设计是仲量联行为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等进行策划时的重点之一。”邹丽娟表示,“在《夜游锦江IP发展计划》中,IP项目不仅要国际化,更要挖掘和结合在地文化深刻内涵,并将绿道生态资源本底综合考虑。”



去天府绿道走一走,去博物馆里打个卡,或者去音乐厅听一场中外交响乐……围绕天府文化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慢游新天府,感受新成都”——百万市民游成都活动,聚焦10个美学主题,塑造100个经典美学场景,推出100条生活美学体验线路。



天府文化浸润出的“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吸引了大批游客点赞打call,新玩法、新IP、新地标,一个全新的成都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文化流动无处不在。而对于成都来说,文化、商业、旅游、体育产业更是具有天然耦合性和产业关联性。



事实上,在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成都就明确要走一条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之路,以文化为灵魂、以商贸为依托、以旅游为载体、以体育为推手,到2022年,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文商旅体产业融合体系,形成一批彰显天府文化、引领生活时尚、影响全国全球的文商旅体融合成都品牌和行业标准。



“三城三都”,是新时代成都构建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目标,同时也需要重量级的文化IP来支撑。


“文化和旅游历来相伴相生,构成了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强劲动力。”



在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路径中
今年的目标就是
深入挖掘天府文化
👇🏻👇🏻👇🏻


围绕“熊猫、交子、美食、休闲、绿道”五大品牌,按照“八街九坊十景”的总体布局,打造成都自然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张大千艺术博物馆、宽窄巷子二期、东华门遗址等重大文旅融合项目;


继续推进打造“夜游锦江”项目,策划培育一批夜市、夜秀、夜宴、夜宿、夜节、夜展等夜间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展示成都原真生活、有文化底蕴、气质独特的特色街区,讲好成都故事;


推出一批诸如舞台剧《舞韵天府》、现代川剧《天衣无缝》这样呈现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舞台艺术精品,打造一批诸如《今时今日》《成都偷心》这样温暖走心的旅游演艺剧目,体现成都的“蜀都味、国际范”,提升成都都市旅游的魅力。



同时,还将全力塑造天府绿道、川西林盘等核心旅游IP,打造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安仁幸福田园、黄龙溪华侨城农业创意博览园、江家艺苑湿地公园等一批重大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以天府文化为帆,成都已经找到了破解大城崛起的深度密码,扬帆起航,一往无前。

(来源:城市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