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本地|“从外企001到500强296”,成都这样与世界谈生意!
2019-10-10 18:03:20

1985年,从成都市区到市郊的凤凰山,只有一辆公交车24路可达。但在距离凤凰山机场不远的一块荒地上,几间厂房很快伫立起来……当时的人们很难意识到,就是这几个小车间,开启了外商投资企业赴蓉投资兴业的大幕。


▲现在的正大在成都郫都区的工厂(上)与其在成都建的第一个工厂(下)






进入成都的外企“001”


1985年,是成都商贸史上意义重大的一年。这一年的1月25日,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准由成都市农垦总公司、市饲料公司、中国银行成都分行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组建的成都凤凰正大合营有限公司成立。


▲批复文件


抗战期间,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的大儿子谢正民、二儿子谢大民在成都学习和生活过。因为这段经历,两兄弟对四川这片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正大集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和成都市接触,只是当时成都还没有什么出口,缺乏外汇,公司才在1985年创立兴建起来。


▲老照片(上)与现在正大的办公地点(下)


正大进来之前,四川的养殖业、饲料行业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小规模散养”阶段。正大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理念。


▲正大工作人员给农户培训养殖知识


公司刚成立时,饲料厂、种鸡场共占地150余亩,年产6万余吨饲料、商品代肉鸡苗500余万只。上世纪最后十年,成都正大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又拓展了茶叶生产、葡萄酒生产等领域的业务。2005年,该公司开始拆除位于凤凰山的工厂,并搬迁至成都郫都区的新址。


▲郫都掠影(成都郫都区摄影家协会 供图)


2010年后,公司开拓了生猪养殖和食品加工业务,现在川内养殖了约50万头生猪,未来将达到200万头。位于眉山东坡区、全中国最大规模的300万只蛋鸡厂也在抓紧建设中,预计2020年底前投产。而这几年,该集团在川年销售金额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投资累计达到20亿元。未来,正大集团还计划向成都零售、电商和物流配送领域进军,把农副业产品一条龙链条拓展到零售端。






英特尔与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


2003年,一家世界500强的入驻,注定改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版图。


随着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英特尔计划将成都选为打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而四川则提出“要把英特尔成都项目建设成为合资合作样板”。


英特尔的落户,拉开了高新技术外资企业进驻成都序幕,引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驶入快车道。



英特尔成都人文战略总监赵蓉至今对2003年的郫都区印象深刻:“如果你在2003年曾到过成都市郫都区周边,会发现那里一片荒凉。”但那一年,英特尔正带领一个团队准备驻扎到这一片“农田”之中。


当年8月,英特尔公司与成都签约成功,宣布在成都高新西区建立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工厂。赵蓉回忆,签约当晚,“英特尔项目工作协调办公室”启动,第二天英特尔便正式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企业设立的申请报告。



2005年,英特尔在成都工厂竣工投产时,便投资3.75亿美元重金,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很快,英特尔示范效应得以显现:2004年下半年的短短半年时间内,马来西亚第二大芯片封装测试厂友尼森(Unisem)公司、世界第三大芯片制造代工巨头中芯国际、菲律宾功率半导体封装商PSI和美国芯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MPS)分别投资2.1亿美元、1.75亿美元、2000万美元和1200万美元在成都市高新区安营扎寨,数十条生产线相继开工,扩容计划也纷纷推出。



其后,德州仪器、富士康、格罗方德、紫光IC国际城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相继落地,电子信息产业也被规划为成都的首个万亿级工业产业。


目前,英特尔成都工厂已经发展成为英特尔在全球生产制造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业务包括封装生产,封装测试,晶圆预处理,并引入了英特尔全球最先进的高端测试技术(ATT)。



和英特尔的顺利合作,为成都在招徕跨国高端制造业企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296家世界500强


跨国大企业的入驻极大地推动着成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反哺着这些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



全球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第一太平戴维斯成都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第一家在中国西部成立独立法人有限公司的国际顾问行。2006年该公司以物业及资产管理为切入点,进入成都市场,随后成立项目及开发顾问部、商业楼宇部、投资部。借着2006年至2010年间物业及资产管理业务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迅速,第一太平戴维斯成都公司把握利好机会,为其在整个华西地区的发展奠定基础。2011年,第一太平戴维斯在成都成立华西区总部。


经过13年的发展,这家公司也从刚进入成都时的6名员工,发展壮大到整个华西区超过1400人,其中成都团队超过600人。



今年7月,又一家世界500强落地成都——吉利德科学西部运营中心项目落户高新区。落户到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96家。


越来越多外企的入驻

看重的是城市巨大的发展潜力!


自1978年以来,成都的GDP年均增长达11.68%。在2018年GaWc评价体系中,成都跃升至Beta+


▲成都,即将始发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


2013年3月,蓉欧国际快速铁路货运直达班列(简称“蓉欧快铁”)正式开通,成都出口货物通过“蓉欧快铁”到波兰罗兹后,可以在1至3天内通过欧洲铁路或公路网络快速分拨至欧洲任何地方。


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591列,年度开行列数及累计开行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新开通“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通达24个海外城市,国内“蓉欧+”互联互通城市达14个。



“蓉欧快铁”的开通,打破了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老路,彻底改变了“蜀道难”的历史,变西部内陆地理劣势为出口欧洲前沿主阵地优势,极大改善和提升了成都面对欧洲市场的投资环境。



根据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成都市净增世界500强企业11家,总数由2018年的285家增至296家,其中境外企业199家,境内企业97家,为历史新高。2019年1-8月,全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983.28亿元。“六类500强”企业投资重大项目81个,总投资1959.25亿元。


数字不过是历史的注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

用“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胸襟

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来源:城市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