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产业|成都高新区如何实现产业梦?听听一把手怎么说
2019-11-21 18:07:09

11月19日晚,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方存好

作客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天府会客厅》,

详细解读成都高新区四个产业功能区

规划布局、建设推进、特色亮点等情况。


演播室内播放了一段今年最火的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该影片的主创团队可可豆动画公司

就是成都高新区的一家文创企业,

而像这样的新经济企业,

成都高新区还有很多家,

它们都来自于成都高新区“一区四园”。

“一区四园”空间格局

成都高新区的四大产业功能区:

新经济活力区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

天府国际生物城


新经济活力区

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产业高地

新经济活力区就是高新南区,是成都高新区的起源地,也是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产业高地。

今年1至9月,在新经济活力区,累计已孵化培育新经济企业13000余家,独角兽企业5家,瞪羚企业和种子期雏鹰企业400余家,69家企业入选成都市新经济百强企业。

成都高新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在新经济活力区培育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种子期雏鹰企业100家,瞪羚企业150家,在全国位居前列,成为全国知名的独角兽、瞪羚企业集聚地、全球新经济重要的策源地。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成都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是由高新西区和郫都区共建的产业功能区,也是成都市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的主战场。

高新西区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撑区,目前已经汇聚了包括英特尔(芯)、 京东方(屏)、富士康(端)、华为(网)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企业近200余家,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芯屏端网”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现在成都高新区正在以“独立成市”的产业功能区建设理念,加快功能配套,奋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

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重要载体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是依托天府国际机场最新打造的一个产业功能区。

天府国际机场

天府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之中,是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重要载体。设计规模为6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达到9000万人次,设计能力位居全球第四。当前,两个航站楼已主体封顶,其他配套设施正加快推进,最晚将于2021年8月正式投运


天府奥体城

依托空港新城良好的山水资源,成都高新区正在以承办奥运会为标准,全力打造天府奥体城。通过天府国际机场和天府奥体城“双引擎”,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为目标定位,按照“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将空港新城打造成为成都耀眼的名片、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


天府国际生物城

建成世界级生命科技创新家园

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共建的天府国际生物城,总面积44平方公里。当前依托这一产业功能区,高新区的生物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规模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以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为目标,争取早日建成世界级生命科技创新家园和国际化健康生活魅力新城,为成都“培育医药健康产业成为万亿产业”贡献高新力量。


成都高新区

如何推进“一区四园”产业功能区建设,

实现产业梦?

听听一把手怎么说!


以产业社区为抓手

进一步做实做细产业功能区

在推进“一区四园”产业功能区建设中,

成都高新区以产业社区为核心,

推动产业功能区实现

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和宜业宜居。


● 按照“人城产”融合发展的开发时序,创新探索以产业社区为抓手,进一步做实做细产业功能区。


● 按照“一个产业社区就是若干个新型城市社区”的思路,规划了瞪羚谷骑龙湾天府软件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梯度化、多元化的产业社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之中。


天府软件园

大家比较熟悉的天府软件园产业社区,聚集人才已经达到7万人,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是高新区创新创业的起源地,也成为了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布局的重要选择地和本土创新型企业的首选地。医联、极米、咕咚等本土创新企业,都是在软件园孵化成长的,其中医联更是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发展成为独角兽企业。

为了进一步实现功能复合,成都高新区在软件园周边建设人才公寓、教育、医疗等高品质生活功能配套,以及为软件开发、移动互联、信息安全等公共技术平台,天府软件园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正在进一步提升。

瞪羚谷产业社区

成都高新区正在策划并启动建设瞪羚谷产业社区。

瞪羚谷产业社区依托锦城公园,建设文化创意中心,将川西林盘建筑风貌植入城市空间设计,着力打造“人城产”融合发展的生态谷地,形成以音乐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瞪羚企业聚落为核心,中西部产业生态最完善的文化创意集聚地。

这一社区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社区公园化,公园和产业需求完美结合,实现片区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一体化。


以构建产业生态为核心

推动产业强链补链、企业做大做强

在产业功能区建设中,

成都高新区以构建产业生态为核心,

推动产业强链补链、企业做大做强。


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

聚焦高能级500强

今年发布产业招引政策新5条,进一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以生物产业为例,已累计签约项目127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吉利德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顺利落户,并引进了艾尔建中国药品贸易总部等3个医药行业高能级500强企业,主导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彰显。


围绕龙头企业强链补链

按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上下游协作思路,围绕“两图一表”进行精准招商引资。去年以来,围绕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新型显示生产线,配套引进材料、设备等上下游配套企业14家,总投资180亿。目前正以面向日韩企业为主,打造世界一流的新型产业配套产业链。

优化服务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成都高新区发布了以稳增长促转型为导向的产业服务政策16条,今年集中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17亿元,为历年之最。同时,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建立“1+7+N”的企业服务体系,搭建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引导鸿富锦、英特尔、京东方等重点企业,以创建高企、加大研发投入等为主要内容,签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在多方政策支持下,先后涌现了全省首家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企业,首家进出口总额超200亿美元的外资企业。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18个月排名全国第一


以创新驱动为导向

加快打造高新区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是成都高新区的职责使命


在产业功能区理念下,高新区从过去的注重招大引强外延发展,转变到现在的外引内培并重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培育战略,制定了18条产业培育新政,构建了四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态势。

营造活力迸发的创业孵化环境

以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等“四派”人才为重点,聚集人才52.5万余人。今年,高新区在孵企业共计9500余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培育高企270余家,累积孵化估值过亿企业56家。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企业

完善全生命周期产业培育机制,为企业精准匹配各类要素资源,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


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聚焦5G通信、数字文创、人工智能三大新经济主要门类,每年设立5000余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成立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5G与人工智能等业界共治理事会,创新应用场景扶持,每年设立2亿元的新经济产业场景扶持资金,发布人工智能市场机会清单,将支持新经济企业由“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一个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正在构建。


成都高新区,

已经成为中西部投资兴业最好的地区,

目前位列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

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单位。


未来,

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

对产业功能区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

围绕建设国家高质量示范区的愿景,

率先探索、努力实践,

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