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中央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6月3日召开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推出了《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
规划面积88.9平方公里,定位为新经济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汇集区,重点围绕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等新经济新产业,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
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区,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等领域,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
规划面积60余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规划面积43.1平方公里,定位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要素汇集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集聚华为成都研究院、京东方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新硅谷。
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先行先试,将在赋权形式、健全决策机制、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健全收益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试点以知识产权等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投资的国有资产差别化管理制度;
发展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在科学城率先开展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改革。
深化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在科学城内率先探索建立创新项目非常规评审机制和支持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为标准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评价结果挂钩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News
特别推荐
新都以TOD为引领打造TOP级城市代表作,投资六大片区成为名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