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聚焦|成都,标杆城市!
2020-08-31 20:02:05

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已成为当前各地招商引资

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2019中国招商引资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

到2019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

成都昨日获评

2020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8月30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环球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成都获评2020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同时获评标杆城市的还有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城市。


2020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成都缘何成为标杆?


01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根据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调查显示,成都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在1.0版、2.0版政策体系基础上,成都瞄准世行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城市最高标准,制定的营商环境3.0版本将于近日出台,多项“红利”让企业更加便捷。例如,企业开办时间将从1.0版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3.0版的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审批时间将实现从120个工作日到90个工作日,再压缩到80个工作日。




除了高标准对标之外,成都将网络理政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网络理政新平台,把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连同社会诉求,全部搬到网络理政中心,精心构建网上政府、数字政府,培育“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着力打造“蓉易办”政务服务平台及营商环境品牌。


▲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



▲天府蓉易办


今年,每月一场的机会清单发布已成为城市“潮流”。成都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给场景”转变,分类发布政府需求、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需求四张清单。今年已发布7批次共2300余条供需信息,成功对接800余条,为新经济小微企业实现融资超100亿元。同时,分行业分领域面向社会每月推出100个新场景和100个新产品,累计关注流量超过1亿人次。



02

开放和包容的成都印象





《环球时报》曾经组织中国和德国的高端媒体团,在成都进行中德媒体交流活动。“大众、博世,这些德资企业给德国媒体的反馈是成都的招商引资工作和营商环境被外资所认可,他们的外籍员工在成都工作开心、生活舒适。” 环球时报社市场中心主任刘远达说,开放和包容是成都给他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成都的包容带来了“人才引力”。智联招聘《2019届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在大学生期望就业城市中,成都排名第4。截至今年7月末,成都市“人才新政”累计吸引38.1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落户。



通达全球的交通优势,成为成都开放的最好印证。新建的天府国际机场,明年将正式投运。中欧班列(成都)连续四年领跑全国,带动形成了以成都为中转枢纽的通边达海、内畅外联国际陆海联运通道体系,已联接境外55个城市、境内16个城市。 


  

 “进一步提升国际化,需要更大程度地将全球主要城市成功的‘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相结合。”两年前,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在给中国城市提出国际化建议时就曾指出,不仅需要“硬件”,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软件”同样重要,两者应“综合发展”。


近两年来,得益于在“硬件”“软件”上的努力,成都在国际舞台上的频繁亮相,世界位次也再度拉升。近期,在GaWC2020世界城市榜单中,成都继续入选Beta+(世界二线强城市),位列全球第59名,较2018年提升12位。


▲Beta-以上中国城市两次排名变化 数据来源:GaWC官网


03

战略新兴产业表现强劲





现场发布的《中国特色城市营商环境发展评估报告》,从政务管理效力、产业发展实力、城市品牌影响力、社会普惠发展推动力和商业可塑活力5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成都营商环境指数为92.2分,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成都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指数为99.6,在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


2019年,成都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34.7%。“这样的增长率,放眼全国城市都是少见的。”参与《环球时报》榜单评价的一位经济学专家认为,“这证明了成都城市的经济韧性,也是今年疫情防控背景下,成都经济增长很快转正的底子所在。”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 图片来源:成都商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8.3万户,同比增长18.7%,新登记数量和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1名;企业登记数达92.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名。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3.3亿元、增长4.1%,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23.5%。


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推动者。近三年来,成都独角兽企业从0到6家,新经济企业从18万家增至36万家,获得风险投资从40亿元增至520亿元,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


(来源:成都发布、蓉城政事)


News


特别推荐

世界商圈新坐标 成都交子公园商圈向全球发出邀约“加入群聊”

CABEP聚焦|“主场首秀” 10个中日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权威发布|2020上半年成都市优质商务写字楼运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