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关注|一大波网红打卡地,来了……
2020-11-26 18:04:58


在成都

一批交互创新、跨界融合

兼具生活和生产功能的高品质科创空间

已悄然成为“网红打卡地”


11月26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成都数字媒体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协办的“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发布——成都味科技范高品质科创空间”专场活动举行。活动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官,在科技创新要素聚焦、成都味生活气息浓厚的“打卡点”,运用场景展示、体验官讲述、背景资料呈现等多维度表现形式,带领网络观众进行“云打卡”,据不完全统计,近400万人次通过网络视频观看了此次活动。哪里的科创空间最lN最有成都味儿?快来一起get吧!
↓↓↓

兴隆湖畔成都科学城:
这里有诗,也有远方

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和企业,沿着生态优美的兴隆湖、鹿溪河水系展开。



上海交通大学地方研究院管理处处长、四川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兵见证了这一片区的飞速变化——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正式落地,“那时候,这里连吃饭的地方都比较少,很多科研人才不愿过来。现在,周围的物理空间基本满载,很多人想来这里都很难,生活配套也很完善。”



“绿树成荫、野鸟成趣,推窗见水、开门见绿。”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吕岚春对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片区的形容。


成都科学城不只是“好看”,环绕兴隆湖,成都科学城更进一步构建起了从基础科研、应用开发、“双创”服务到成果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在成都科学城构建起的发展新生态中,一个个创新的“朋友圈”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引进一个高端科技服务机构、一个大型实验室或一名顶尖科学家,相应的生态链会自然展开。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发展便是典型的样本——清华大学最早派来成都的是3位老师组成的团队,通过清华大学的校友网络,行业上下游的伙伴等渠道,逐步汇聚形成现在研究院240余人全职研发队伍。


 

瞪羚谷爱奇艺潮流文化坊:

要好创意,也要好生活


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如何变成一个“网红打卡地”?



坐落于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内的爱奇艺潮流文化坊于今年3月开始打造,7月正式运营。作为爱奇艺线下生态赋能与深化文创体验为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首批入驻瞪羚谷的企业,爱奇艺既是园区企业,也是科创空间的打造者。



“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核心是助力企业发展,基于此,我们围绕爱奇艺生态资源,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构建文创产业服务平台。”天象产城COO、爱奇艺潮流文化坊CEO吕落伊介绍,爱奇艺潮流文化坊搭建了直播服务、智能制作实验室、IP生态公共服务、网络视听人才培训基地和版权保护5个平台,以此帮助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打造行业闭环。



文化坊在专业服务场景上植入了很多亮眼IP,比如《中国新说唱》《乐队的夏天》等。此外,还融合了熊猫、盖碗茶等成都味儿的元素,让整体空间处于流动开放的状态,园区成为取景地,不仅对园区企业开放,还对公众完全开放。


  

红仓·完美文创公园:

“工业风”打卡好去处


以前是成都重工业基地,现在则成了一个“工业风”打卡好去处——红仓·完美文创公园。



“选择在这里落户完美世界控股集团打造的第一个文创产业园区,除了成都有发展文创产业的基础,这里还背靠公园,工作生活两不误。”完美世界(成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嘉颂表示。


在产业链上,通道建设是陈嘉颂提到的关键词。完美文创公园的产业规划逻辑,在于入驻企业业务高度互补,形成联动融合之势。园区不仅为入驻企业提供文创产业扶持、创新孵化等各类政策支持,随着上下游资源打通,园区也形成了数字音乐节、国际电竞活动、二次元 IP 节等潮流文化的完整生态,即打造“完美的产业链闭环”。



 

已规划建设54个
成都高品质科创空间加速成势

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今年成都将建设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不管是瞪羚谷爱奇艺潮流文化坊还是红仓·完美文创公园,他们的“网红”之路的背后,实则是成都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的缩影。


一个个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和高品质生活服务配套的高品质科创空间正加速成势——截至目前,成都已规划建设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已入驻科创企业(团队)314家,已落地符合产业细分领域方向的产业化项目796个,新签约相关创新机构(平台、实验室)140家,相关产业化项目(含中试)175个。毫无疑问,建设在产业功能区核心区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将为全市产业功能区装上新“引擎”。而谈到这次“成都味科技范高品质科创空间”专场活动的举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云上这样的活动方式,能让更多的受众直观地看到这些科创空间的环境、服务,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给企业和载体之间搭建了云上沟通的桥梁。”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云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0场,锁定不同的主题, 吸引上千万人次关注。“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市科技局通过‘科创通’——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开展成都'智'造新技术新产品云对接、校企双进的创新工作模式,并形成常态化的系列活动。”该负责人说道,从科技防疫产品到云计算产业,从生物医药到高品质科创空间……针对不同主题,不仅让让科技型企业产品迅速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更是搭建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平台。而成效更是显而易见:仅在疫情期间两场活动就促进200余项防疫产品清单发布与近700家企业的深度对接。活动帮助迈克生物获得西班牙、意大利、伊朗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订单,成都光启红外体温检测智能头盔成功在成都春熙路、成都大学等多个场景应用,推动科技部和中国科协分别收录和推介了100余项成都科技防疫创新产品。


据了解,在促进科技服务方面,市科技局着力打造“科创通”——成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帮助企业找销售渠道、帮助企业找融资,帮助企业找平台、帮助企业找合作伙伴、帮助企业找合作伙伴,加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成都市产业链上的强链补链。目前,科创通已汇聚双创服务机构748家、双创服务产品2544款、双创导师1046位、科技成果2275项,为28000余家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投融资、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创业孵化等市场化服务,累计实现技术交易额4073亿元


这么多高品质科创空间
有你喜欢的吗


(来源:成都发布)

News


特别推荐

“楼博会”构筑严密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专项方案来了

关于举办《产业园全生命周期下的规划定位、招商及运营管理实战研修》培训班的通知

多家企业具备百亿以上投资合作能力,11月16-18日来成都“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