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大半个中国,K11向来都是我对一个城市商业的最大期待之一。
K11的LOGO很有意思:围绕“虚实共存”的核心理念,为品牌赋予中立的、丰富的内涵,以及无限的想象空间——
K11将艺术与商业结合、首创"博物馆零售"的概念、率先在购物中心里开办艺术展览、引入鲜活绿植和艺术装置——一系列大胆的新动作,让TA快速在亚太地区新一代年轻群体里蹿红。
如今,是否拥有一座K11,甚至成为判定一个城市商业与艺术能级的重要标签之一。
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 | By TERRY
10年来,遍布各地的K11,对于Museum Retail这个概念,有一种执拗的倔强。
即使是内地首座K11——上海K11,至今仍保持着饱满积极的状态,并在这个起承转合的时代,将场内空间的持续升级和品牌的迭代进化,与商业品牌本身的个性与坚持兼收并蓄,在魔都上海的商业腹地,焕发出夺目生机。
[ 观察 ]
品牌更迭和空间锻造
背后的艺术思维
这一年,一直被业界膜拜的“购物艺术中心”上海K11,迎来了开业后的第6个年头。
随之而来的,是1层与B1层在经过一轮大调改之后,令人无法移开目光的惊艳亮相——这是上海K11开业以来,在市场定位优化聚焦、空间设计动态升级、业态调整优势聚拢等维度,持续以Changemaker的姿态,给到市场的又一次明确的信号释放:
K11还是最初那个“不信邪”的K11。
未来,亦将继续是开启“新世界”的那个K11。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
2014年,开店伊始,上海K11就以一场“莫奈特展”给中国商业带来了一股全新的艺术气息——艺术大师的真迹竟然现身购物中心!
一时间,上海K11的chi K11 art museum人山人海,成了城中热门打卡地。人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络绎不绝地来到这座“另辟蹊径”的MALL。
这场为期三个月的展览,前后接待了35万名参观者,带动上海K11客流增加了30%、营业额上升了30%。
这个开了中国商业艺术展览先河的“大动作”,让上海K11一举成名,也将K11的艺术基因成功延续到了内地商业地产市场。
2014年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现场
6年来,上海K11举办过的艺术活动已经不计其数。
最近一次,2019年3月21日,国际知名艺术家张恩利(1965年生于中国吉林)和奧斯卡·穆里略(1986年生于哥伦比亚)的大型双个展,在K11的chi K11 art museum启幕。
这场艺术盛宴吸引了魔都各界时尚达人、艺术爱好者、社会各界名流、重要嘉宾与媒体、乃至知名艺人ANGELABABY等。
双个展为大家带来了一次跨越文化时空的交流体验,通过集中呈现两位艺术家近年来的多件作品,建立了一场对话,探索两位艺术家各自多面向的实践与在各自观念层面的关联。
其中,「临时的工作室」是张恩利9年来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机构个展,而「集体良知」是奧斯卡·穆里略在中国大陆的首度机构展:
用艺术带动认知,从认知触达心智。
这一过程中,商业物业只是承载这一切的空间工具——这是我所认知的上海K11。在这里,透过艺术与零售,TA与年轻一代进行着一场绝妙的“对话”,并且,“对话”的内容和方式,随着时间的流转,亦在不同的语境下,持续地转变着“模样”——
上海K11的Cartier新店外立面
我们看到,从一层到负一层,上海K11此次的调改亮点很多:
上海K11西侧原马当路沿街BALLY位置,引入了集团所投资的品牌之一DSQUARED2;
原DOLCE&GABBANA换为移位过来的MaxMara和新进的CHANEL国内首个全新概念店(店内有K11独家小皮件,以及权威彩妆大师1对1分享彩妆秘笈等);
面向黄陂南路十字路口的展示面,BURBERRY变成了Cartier精品店(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空间)以及PANERAI旗舰店(上海唯一的维修中心,全球第二家拥有标志性钟表艺术装置的外立面),与Chloé共同组成新的品牌矩阵;
负一层“美丽物·境”(LA BELLE VIE)硬装大手笔焕新、品牌大规模更迭,形成更加精致、更聚焦的女性美丽主题区域。
正如前文所说“无法移开目光的惊艳”,如果你是K11常客,那么最近前往B1层的“LA BELLE VIE 美丽物·境”,你应该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与K11负二层主打优质新鲜食材及小食的的“新鲜食·集”,以及4层无边界美食创艺社区“Terminal 5”一样,“美丽物·境”也是K11着力打造的一个主题区域,1.0版于2016年开业,此番登场是“大换装”之后的2.0版:
2.0版的美丽物·境,硬装和内容都进行了大调.
值得一提的是,重装亮相的美丽物·境,科技感与“美丽经济”的结合更为紧密:首次在内地亮相的美妆集合店K11 Beauty、IPSA、Space NK、美容仪集合店WAiU Beauty、BURBERRY彩妆等50多个奢美品牌和3家全球首店入驻,每个店铺从商品臻选到体验拓展,都浓墨重彩围绕“美丽”和“科技”两个关键词做文章。
未来,上海K11还将考虑引入更多潮牌服饰、生活方式以及餐饮品类,以满足千禧一代的多方面、多元化的需求与口味。其中,符合K11调性的全新概念店、首店仍然会是上海K11的主要目标。
*更多关于上海K11此轮调整的品牌名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后台私信我们索要。
大爱的Seesaw Coffee又回到K11了
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上海K11在其贯穿始终的艺术家思维下,对市场话题足够多、声量足够大的“硬核美丽经济”(硬商品、硬科技、硬空间),做出的又一次引领性调改动作。
说到“硬核”,一直在科技上蛮超前的K11,在这次大调改之后也于“美丽物·境”同步上线了一款相当机灵的机器人“小K”。小K不仅长得非常可爱,功能也极为强大,尤其是……它似乎懂得开玩笑!跟它互动比跟Siri聊天有趣太多了,强烈建议大家可以亲自前往体验一下。
表情变化多端的小机灵“小K” | By Kaga
从一层的大牌大调改到负一层新张的美丽物·境2.0,无论是亮点频出的各个大牌新店,还是内地首家K11 Beauty,都让业界怀着新一轮的兴奋感集体围观。
而当这一切在今天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发生时,我们不禁惊觉:当初的K11,被诟病高冷、不接地气,如今究竟是如何做到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让艺术能够如此贴近生活地赋能商业?
[ 思考 ]
艺术赋能商业的
核心方法论究竟何在?
从我首次造访上海K11至今,已经过去4年多。其间,一直将自己视为“艺术边缘消费者”的我,去过chi K11 art museum看展,买过零售单品,约过朋友一起吃午餐——每一次都有新的体验,但也曾不止一次地产生疑问:零售不多啊,坪效还这么高,品牌赚钱吗?光是来看展,带动力也不强啊……
在上海K11而非艺术馆里看艺术展,甚至将场内的店铺变成艺术陈列的延展部分,让精神食粮充斥在物质世界的大小角落,这样的场景十分美好,但最尴尬的,可能就在于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和需求,毕竟是截然不同的。
焕然一新的美丽物·境 | By kaga
于是,通过持续更迭品牌、焕新空间、输出艺术审美情趣,努力唤醒人们天生对于艺术的内在渴求、打破大多数人对商业空间的局限性认知,成为K11这十多年来摸索得出的实践方法论:
它既不曲高和寡附庸风雅,也不随大流地去低端市场找卖点,而是找准更精致的客群和潜在目标群体,持之以恒地进行潜移默化,一方面为其量身定制艺术审美和消费所需,另一方面,引领带动他们也成为城市艺术与商业的先锋力量,培育出独树一帜的一群“K11ers”——这样的社群,他们与K11心灵相交,灵魂相合,气场相融。
美丽物·境的Seesaw Coffee | By Kaga
事实证明,在不断地主题区域调改、品牌落位组合迭代、艺术展览与陈列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上海K11的确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难以被复制的道路:建立在通用型商业准则基础上的独到的商业运营逻辑+品味调性特征鲜明的超前艺术展现方式。
用与时代同行的艺术思维赋能商业体,让上海K11成为了一个“原创”、“有个性”、“有灵魂”的零售空间,在此品牌心智占位的前提之下,TA所带来的一切,都似乎成为了行业的某种风向标。
[ 畅想 ]
“艺术家”K11的未来生命力
除了坚持带来的卓越成绩,令人更加欣喜的是,如今的K11品牌线不断发展壮大,拥有包括K11购物艺术中心、针对新世代的甲级写字楼网络K11 Atelier、尊贵寓所K11 ARTUS、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非营利机构K11 ART FOUNDATION、以及开放学习平台K11文化学院等在内的多品牌生态。
或许这些丰富的品牌生态组合在一起,就是K11的“理想王国”。
这个“理想国”位于香港艺术及设计新地标Victoria Dockside(前身为新世界中心),是一座综合商业发展项目,总楼面面积约28万平方米,包含K11 Atelier、K11 ARTUS、MUSEA、以及瑰丽酒店(Rosewood Hotel),预计于今年Q3全面落成启用。
Victoria Dockside位于香港标志性的维多利亚港旁
Victoria Dockside是一座文化硅谷,也是一个文化孵化器:在这里,表演艺术、饮食艺术、设计艺术、服装艺术汇聚在一起,全球文化在这里碰撞,带来全新的生态圈和群体,并用科技和数据打通整个生态圈。
K11 MUSEA
其中,最让我期待的K11 MUSEA是一个为千禧一代提供世界级体验式艺术文化购物地标,将更多地突出“文化与体验”。
例如,今年11月12至17日,Adrian将与戛纳电影节主席Pierre Lescure和戛纳电影节总代表Thierry Frémaux一起,把汇聚世界各地创意与文化的Festival de Cannes Film Week首度带到亚洲,在K11 MUSEA中盛大举行。
K11 MUSEA效果图
此外,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也会在今年8月于K11 MUSEA开设大中华区首间及亚洲最大的MoMA Design Store。
*关于MoMA Design Store可延展阅读:香港终于迎来一个“王炸”首店:MoMA Design store 将入驻 K11 MUESA
香港MoMA Design Store 效果图
香港MoMA Design Store主打世界各地最具启发性的设计作品以及代表博物馆馆藏的设计品,并带来精心挑选的MoMA出版刊物、MoMA独家发售的精品,以及限量版设计。
K11 Atelier一楼大堂空间及Cafe
2018年4月,全球首座以K11品牌命名的甲级写字楼K11 Atelier在香港Victoria Dockside开幕,这个欣赏文化的社区在未来数年将会被推广至更多的内地城市。
K11 ARTUS将囊括70种不同间隔的特色住宅
K11 ARTUS以英文中代表“艺术”的“Art”与拉丁文中意指“家”的“Domus”组成,是今年第三季度即将登场的创新概念租赁寓所。
这些当然还不是Adrian“理想国”的全部。
未来5年,K11还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硅谷,推动大湾区精神文化的传承和打造,使其成为华南文化的博物馆,以及凝聚精神和人才的重要力量。
按照目前的发展计划,未来五年,K11的项目总数将会增至36个,覆盖9个主要城市,除现有的香港、上海、广州、武汉及沈阳外,将扩展至包括北京、天津、宁波及深圳等城市。
商业的魅力,最是丰富多变的市场与生态。
在这个人人都开始懂得要用艺术赋能商业的时代,我们回头望去,一直以先锋姿态引领这一行业意识形态的,确实非K11莫属。
一路走来,K11带给业内外的一切,或许已经不能用一篇文章的篇幅去做详尽的分析解读,但这样一个我们持续膜拜的商业品牌、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真实的运营过程中,早已抛却掉“高冷艺术”的浮华外衣,而在更为与各地消费者亲密对话的当代语境中,以越来越明朗的先锋姿态,刷新着我们对于商业的固化认知,亦一次又一次地给市场带来冲击、思考与新生。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
所幸的是,在未来,“艺术家”K11将走进更多的内地城市,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文化、艺术和时尚的先锋理念,创造更多的城市话题、审美课题、以及人文思考。
这样的K11,谁不爱?
(来源:商业地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