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EP行业|看国外这些城市怎么做城市更新的?
2019-07-04 17:54:26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新里程碑


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物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也是对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社会心理等软环境进行延续与更新,并且逐渐渗透到金融、投资、科技、创新、人文、环境、经济、民生等诸多领域。


城市更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

👇👇👇

第一种是重建,即对城市中严重衰退地区进行清除并合理使用;

第二种是重整,即对城市中整体功能仍能适应需求,但出现衰退迹象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或局部拆除重建;

第三种是维护,即针对城市中环境状况良好的地区予以保护和维修,并适当补充必要设施以防止衰退现象发生。


从以下一些国家的城市更新过程中

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对我国的城市更新有所帮助

👇👇👇

 

1


美国:税收奖励推动更新改造


美国的城市更新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贫民窟清理,是自上而下开展的。

它先通过国会立法,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划、政策及标准,确定更新运动的重点及联邦拨款额度。它是由联邦统一指导和审核更新规划,并资助地方政府的具体实施。更新项目的实施更加强调地方性,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更新需求,由地方政府来提出和确定具体的更新项目。



20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更新运动基本结束。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城市更新提高了地方政府和私人开发商的参与度,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恢复了昔日的活力。


纽约时代广场城市更新



时代广场在改造之初也遭遇了公共部门资金缺乏、项目难以实施的情况。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时代广场最终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建成。



政府注重吸引有质量的私人投资

👇👇👇

迪斯尼公司在时代广场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原因是:迪斯尼在衰败地区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其他开发商传递出了城市政府将大力开发该区域的信号;同时,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各方利益集团的协作。

时代广场改造项目

成功地通过7500万的政府投资

带动了25亿元的私人投资

不仅开发了该地块

还为周边地铁改建和街景改造

提供了资金


2


英国: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模式

 

英国旧城改造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城市改造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再开发,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城市更新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应在综合考虑物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要素的基础上,制定出目标广泛、内容丰富的城市更新战略,制定各种不可分割的政策纲领。


旧城改造在英国沉淀多年,已不仅是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更新改造,其在注重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基础上,注重引导政府、社会资源和公众参与,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同时,也彻底解决了城市衰退的根本矛盾。


英国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注重文物保护,采用整旧如旧的方法,把对历史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同时,配合这些建筑物的风格、特色,建造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建筑,使其自然和谐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英国旧城改造建设的模式为:

全面调查,建立技术档案,编制旧城改造计划;对古迹和历史建筑进行登录注册;划分保护区;对旧城区进行改造规划设计,对旧城改造提出了如降低建筑密度、改善环境和交通、增加绿化等具体要求。


罗斯蒙特三角地块旧城改造



罗斯蒙特三角地块是被两条铁路主线和一条城市主干道围合的规模较小的密集居住区。


居住片区大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初,主要产业建筑在1960 年代建成,部分年代久远的建筑已经属于危房。


居住片区内的居民主要为一些低收入者或短期的租赁者。


地块的主要问题有铁路线的穿越、失败的地产开发、严重的停车问题和不适合的办公环境导致商业境况不佳等。

 

                                         开发机构


通过与规划部门的协商,PTEa 获得了片区改造的规划许可证,编制了针对整个居住片区的结构性规划。为了保证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PTEa 还邀请了主要的土地所有者以及一家私人地产开发商参与合作,以达到他们共同的期望目标:在保留现有可利用建筑的基础上改善居住区环境,形成稳定社区,提升土地和房产价值,并从中获利。



改造之前的现状平面图:

A.主要的铁路线;B.长满草木的铁路防护堤;

C.主要交通道路;D.很多人合住的百年历史老房;

E.变电站地块和仓库旧址;F.小型工厂车间。

 

改造方式


(1)改造地块内废弃的工业用地,并转卖给城市住宅联合协会,利用政府拨款和私人基金,专为低收入租户提供社会住房。


(2)新建景观公园提升环境品质,并在其周围开发居住用房。


(3)对于年代久远的旧建筑,住房协会运用政府资金进行拆除新建,就地安置了原有的租户。新住宅以现代理念与保留的历史建筑取得协调。


(4)大量新建住宅的开发,使改造地区不再是贬值的孤立地块,随着地价上扬的趋势,PTEa 进行新一轮的开发建设。


(5)对于对现有地区文脉、特征的留存和加强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少量私人住宅也予以了保留,并将原来由几户合租并共用屋内设施的住房改造成为拥有自带厨卫的独立住房单元。住房单元的改造在保留历史传统肌理的前提下,满足了人口变更以及现代化的居住需求。


(6)对于被拆除住宅,其租户回迁时,他们将入住整修改造过的沿街公寓或新建住宅。此外,多余的住宅将会作为“产权共享”住房(购买部分产权,交付部分租金,以帮助低收入者获得产权)。


改造成效


经过数年的土地收购整合

该地区成功转变成一个融合了

办公、作坊、私人别墅及当地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区

并形成了稳定的社会住房和活跃的市场住房的居住格局

 


利多斯路上的新旧建筑结合的街景

 

3


法国:注重对旧城区的保护性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为了解决住房危机

法国推出了“以促进住宅建设的量”

为首要目的的住宅政策

 

在对旧城区的活化和再利用中,法国十分注重保护性更新。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维修,改造现有城市街区。这种模式抛弃了旧式的政策干预,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还会提供辅助融资的便利,如设立促进房屋产权贷款,专门用于鼓励房产主对自己传统建筑物进行改造的低息贷款。



塞纳河畔城市更新项目


塞纳河畔城市更新项目位于大巴黎核心区,用地范围为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旧工厂,占地74公顷。

由白色建筑组成的四个地块,建筑线条清晰而硬朗,高7层,如同奥斯曼男爵在市中心建造的大型豪宅建筑。

不同的屋顶开口、楼层及复折屋顶形成相互作用,打断了该建筑立面的直线线条。该建筑的简洁性通过空间之间的断层线得以强调,形成古典凉廊的现代诠释。


使用错综复杂的网格形式,结合垂直通道为每层四户公寓及每个公寓的一个入口或凉廊提供通道。


这些建筑成为整个区域的标志。


通过使其变得独特而有趣,展示了现代城市中私人户外空间的重要性。


 



4


荷兰:分类别更新  差异化改造


荷兰城市更新的模式

主要是住房改造和工业区改造两种

👇👇👇

👉住房改造 是由政府购买改造区域的大部分私有产权,进行差异化住房改造,专家和居民可参与项目改造方案的制定。


对于质量和状况相对较好的地区,采取以技术和硬件改造为主的更新改造方式,目的在于节约成本、降低造价,避免因高价改造而产生高租金。对于质量和状况相对较差的地区,则采取替换重建的方式,起到改善城市衰败境况的作用。

👉工业区改造 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主要围绕旧城中心区或边缘区大量废弃和退化的工业用地更新旨在发挥这些地块在城市中的区位优势,重组和整合这些区域的功能,注重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综合开发,并且鼓励建筑师参与设计,激发城市活力。

 

鹿特丹港口城市复兴

 

鹿特丹的历史可追逐到12世纪末,是通过填海围坝造田而成。到了19世纪末,它成为海上运输的要道及具有海港性质的繁荣之地。它曾是一个失去“心脏”的城市,二战中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几乎将市中心夷为平地。


1975年城市更新运动以来,在这个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考虑到它的悠久历史及港区的特点,保留了一些独特的工业港口建筑。

比如:原有的工业仓库及粮仓大楼,已成为当地的地标,它们被改造为公寓,酒店及综合商业,饮食业,小办公空间,使本区不仅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具有工作,休闲及娱乐功能的综合区。

在新建筑的设计中也考虑到原有建筑色彩材料的使用,使本区的历史文化有所延续。

在物质更新的同时,也对本区的经济复兴,对本区企业的性质进行严格的规定,提倡具有“烹饪,文化,创意”的公司来本区发展,使本区中心广场地区发展为具有特色的餐馆与文化的街区。

鹿特丹的市集住宅

在住宅建设上,由以前大多数租赁的社会福利房转变为中等商品房及租赁房,由公寓楼房变成多种住宅形式:如别墅联排房及错层公寓房等等,还有半岛上的老式建筑,价格非常实惠,但户主有责任在短期内把住宅完全翻修改造。


通过住宅的多样化建设,吸收了鹿特丹市及周围城市中产阶层到本区居住。同时优势还在于本区有着很好的公共交通工具,由地铁,汽车,有轨电车,水上出租船及水上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与城市中心及周围区域相连。


在新建的住宅中都配有充足的汽车停车位。但在居住小区中大大限制了汽车的使用,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全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如今,一座现代都市从废墟中涅槃重生。如今,鹿特丹被评为全球十大“最吸引人”城市之一。打造城市新的心脏并不断注入活力,是鹿特丹半个多世纪里城市更新的主题。


绿色屋顶是鹿特丹的一张新名片


鹿特丹政府在2008年前后铆足了劲,一方面,向公众宣传绿色屋顶的好处,另一方面,还以补贴的形式进行推广。

👇👇👇


无论居民还是企业,只要绿化自家住宅或办公楼的屋顶,就能申请占成本25%的补贴。如今,整个鹿特丹的绿色屋顶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未来的目标是每年增加4万平方米。对于建筑来说,绿色屋顶能够保温隔热,城市遇到暴雨还能蓄水,主动适应和调节气候变化。


 


经验启示


 

👉遵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承有机更新的原则,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采用保护、整治、重建、开发利用等不同途径实施。

 

👉建立严格的法律政策体系。详细规定实施的内容、目标、程序、各方的责任义务等相关内容,以法制约束和指导管理工作,确保在有各方参与和资金保障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存量用地再开发。

 

👉政府的积极作用不可替代。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英美等国家政府既运用一些激励性政策吸引私有部门对城市更新进行投入,又维护公众利益、为社区创造条件,在三方伙伴关系中起到协调、引导、监察和调解的作用。

 

👉资金运作方式多样化。建立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从而在资金上保证重建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多元化的重建模式。对于不同的改造对象、改造方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采取灵活的改造模式。比如,鼓励私营机构参与改造,也可以采取与开发商合作改造的方式或由政府自行改造等。



(来源:重庆既有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