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2日),成都打造公园城市再迈出重要一步,以“公园城市·未来之城——公园城市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为主题的首届公园城市论坛在蓉举行。
图片来源于成都日报
自去年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以来,“绿道修到家楼下”、“坐起船儿夜游锦江”、 “开窗见田,推门见绿”的成都城市生态景观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人在城中,
人在园中,
春日的新谷园区,
也是创业人的“公园”。
不入新谷,焉知春色如许
光和影捉迷藏,
光和绿植亲亲又亲亲...
这片绿,足以让人忘记
冬天的阴霾,夏天的狂热
一桌一椅一茶,收获元气的下午
在枯燥无趣的办公间,
缕缕阳光于窗外而入
骄阳“嗖”得跳出,
上演着“风暖熏得游人醉”的情节
被绿叶包围的园区更显活力
银杏黄和成都蓝“撞色”
春天来了,
万里晴空,生机盎然
产业透“绿”,提升公园城市经济价值
成都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组织方式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引擎,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和绿色资源体系。这一抹绿,不只是景色,还是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形成转型发展的象征。
新谷“绿色”除了园区的实景,还有“绿色”创新的实景。目前新谷聚集了不少“绿色经济”企业,四川聚能滤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能滤材”)就是其中一家。
聚能滤材是一家集滤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用于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过滤层的熔喷过滤材料。
近年来聚能滤材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产品获得四项发明专利并拥有多种自主创新的优质滤材产品。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标准认证、STOS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产品获得SGS、CE认证、MELSON报告。聚能滤材借助“一带一路”及蓉欧专列,产品远销并远销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总销售额的60%以上。
谈到公园城市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时,卢林说道:“当前,成都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无疑是给我们新材料在内的‘绿色经济’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在大好背景下,我们企业也会坚持把创新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引擎,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公园城市发展中彰显自身的企业经济价值。”
绿色新谷在哪里?
在新谷,绿色触手可及。
坐落于高新区核心腹地的天府新谷园区,可谓公园环抱:锦城湖公园是夜跑爱好者心中的“夜跑圣地”,动静皆是风景;成都版“纽约中央公园”——桂溪生态公园,迷人的河岸景观、舒适的亲水步道,在这里可以享受着“在水一方”的诗意生活;成都市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近1000亩的水域面积内遍植水草、蒲苇等,是自带净化系统和修复功能的天然氧吧,吸引了小鸟来此觅食栖息。
一提起温江,熟悉的人都知道,“绿色”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有大大小小近乎20个绿化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46.5%以上、绿地率41%以上。温江坚持打造“公园城市”构建“一区两廊、四河千渠、两湖三园”的全域生态空间结构。
坐落在有着“成都后花园”之称的温江海峡中小企业孵化园,与天府绿道相依偎。绿道时常开展的健步走、微型马拉松、自行车赛等系列绿道特色健身活动,让园区显得生机勃勃。
作为水城的新津,五河汇聚、两山相拥,自然地理形态多样,是成都最具公园城市实践价值的区域。其中新津打造的津津绿道以“绿道山水间,花园慢行城”为定位,结合骨干路网体系,五河一江生态治理,形成“一环、五道、六射、成网”的全域绿道空间布局。
在绿化率高达31%的新津孵化园,参天大树像一双双大手,为园区的道路遮阴挡雨。而在园区周围,斑竹林公园、白溪堰湿地、西河故道湿地公园、养马河湿地也成为了周末度假的好去处。
(来源:新谷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