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汇文·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该园区是在原四川出版大厦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改造而成,通过汇聚非遗、动漫、游戏、文博等行业企业,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生态,形成互利共生、高效协同、产业赋能的生态体系,助力成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
力争引入30-40家数字文化核心企业
据了解,汇文·文化产业园是一个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注重打造政企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品牌推广平台以及智慧物业平台六大产业服务平台。同时,该产业园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基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园区招商运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四川文投汇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兰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引进了以西华师范大学为建设主体的科研创新基地、中国蜀道研究传承基地——蜀道研究院。不久后,这些单位将把院企合作中心、区域总部落户在园区内。“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引进更多优质资源,通过数字赋能,带动产业转型,培育更多文化创新企业,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力争引入30-40家数字文化核心企业,带动900人-1200人就业,服务文化企业不少于500家,创造产值6-8亿元。”
健全完善产业链 文创园区显现集聚效应
目前园内已经有多家公司入驻园区并开始办公。在四川徒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办公空间里,摆放着几十张黑胶唱片和架子鼓、吉他等乐器,音乐氛围浓郁。该公司总经理杨广介绍,近年来,“徒歌文化”发起成立“民谣大师兄”音乐厂牌,创作原创歌曲300余首,并以音乐为基底,构建了“音乐+文旅、文博、文创”的特色音乐文化产业链条。
2012年,杨广被成都的音乐氛围所吸引,毅然决定来到成都,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这座城市对音乐人非常友好,这些年陆续出台许多扶持政策,是文化企业发展的沃土。”杨广说,“未来,在这个园区里还会入驻音乐产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形成集聚效应。”
汇文·文化产业园位于少城国际文创谷的核心区位,是文创谷管委会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据悉,目前少城国际文创谷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为统领,强化园区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发展,已培育认定区级特色文创园区12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文创产业园区(街区)7个。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大力支持培育文投·汇文产业园,创新打造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地,推动园区入选省、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作为文创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有着“产业孵化器”之称的文创园区,为成都文创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近年来,成都文创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以天府数字文创城、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成都影视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高新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为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3+4”产业发展承载地),带动形成文创园区(楼宇)、文创街区、文创镇村、文创公园等多元化、差异化形态。
(来源:红星新闻)
声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028-61326206),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更多精彩,尽在「成都楼宇经济」视频号)
往期推荐
| |||
| |||
|